搜索关键字

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 多项重磅发布 大科学计划启动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3-11-10

  11月9日,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厦门国际海洋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一曲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海洋交响乐章正式奏响。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758.jpg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现场演讲。

  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参与下,从最初单一的城市论坛逐渐发展成为集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和海洋文化嘉年华于一体的国际性年度盛会,通过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三大板块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近130个国家和地区及近20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近千名官员和专家代表参会,参加海洋周各项活动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801.jpg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发挥着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衔接贯通东南沿海大动脉的作用,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保持优势、增强后劲。依托海洋周这个重要的国际性海洋交流舞台,厦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804.jpg

  本届厦门国际海洋周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UNDP China)、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共同主办。围绕“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海洋周将持续至11月15日,开展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等三大板块40余项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活动。

  《蓝色市民倡议》 正式发布

  《蓝色市民倡议》由中国自然资源部、柬埔寨环境部、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所罗门群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共同发布,希望培养具备海洋素养的蓝色市民,负责任地共享海洋给予的福祉。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806.jpg

  据悉,2019年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首次提出“蓝色市民”概念,2022年“蓝色市民”项目获得APEC国际基金资助,2023年“蓝色市民”项目被纳入“一带一路”蓝色合作项目清单。

  本次《蓝色市民倡议》发布,将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计划、项目和活动,加强创新政策引导,支持“蓝色市民”成长与发展,进一步推进海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面临的挑战。发布仪式后将举行蓝色市民发展与合作对话,讨论《蓝色市民倡议》的推动和落实。

  《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9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联合发布《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0.6,比上年增长2.5%,海洋发展稳中提质。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810.jpg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海洋经济增长显示了较强的韧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渔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022年,我国海洋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指数为124.2,比上年增长2.0%。海洋科研机构人才队伍规模逐渐壮大,研发人员数量比上年增长7.0%;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每万名海洋研发人员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8%。

  数据还显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明显提高,高水平开放不断拓展,海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对外开放、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旨在综合评估我国海洋发展水平,助力海洋管理。

  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设定为100,包括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反映2016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对外开放、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反映海洋事业发展现状、成效和潜力。

  “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启动

  “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11月9日启动。该计划是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首个深海生境领域大科学计划,于2023年世界海洋日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面向全球开放。

微信图片_20231110164813.jpg

  未来10年,该计划将聚焦深海生境中最易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扰动的部分,包括海山、洋中脊、海沟、深海平原和极地,提升对深海典型生境的观测、模拟和制图能力,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深海科考,构建智能观测系统,并促进数据和样品的共享。目前,该计划已组建起国际指导委员会,正在规划论证国际共享航次。

  据悉,该计划将有39个国家64个机构通力合作,共享先进的海洋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海洋十年”愿景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声音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Peter Thomson):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海洋目标就是希望指引全世界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海洋环境。现在面临很多塑料污染等问题,呼吁各国形成海洋联盟,一起保护海洋环境。我们一定要关注海洋环境的健康,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

  环境修复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厦门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正是环境修复的有力举措,特别是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让我印象深刻。我期待能够再次前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看看红树林的生长情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全球海洋治理要解决“三大矛盾”,分别是人类活动在海洋的不断增长与治理机制相对落后的矛盾、进一步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和环境的矛盾、发展中国家在海洋技术和海洋利益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海洋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综合治理。海洋不能够再走陆地资源利用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努力发展蓝色经济。此外,要建设蓝色伙伴关系,将基于目标的治理与基于国际法律规则的治理高度结合,实现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海洋特别顾问斯图拉·亨利克森(Sturla Henriksen):海洋是人类最重要的全球公域,可以激发并迫切需要真正的全球合作。要解决世界面临的所有重要生存挑战,海洋是关键。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海洋管理联盟的目标是识别、开发和挖掘海洋的全部潜力,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确定了增加海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航运脱碳,利用海上电力生产,杜绝废物和污染进入海洋,描绘、管理和治理海洋“五个海洋关键点”。海洋是真正的全球共同体,需要真正的国际解决方案。没有清洁、健康和多产的海洋,人类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繁荣未来。

  ●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指挥部副总指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曾东生: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今年1月9日经福建省政府发文设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最南部的滨海门户地段,面积10.27平方公里,目前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海洋高新区。园区采取“指挥部+国企”的体制,统筹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园区内25万平方米孵化器将在近日破土动工,一批重点意向入园企业也将在海洽会上签约。我们将立足全省,放眼全国,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的创新高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高地,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新标杆。

        【相关

分析评估各国海岸带优势及潜力

“海丝”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报告(2023)发布

  9日的开幕式现场,“海丝”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报告(2023)发布。该报告对与中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国家中的48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海丝”国家在海岸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估各国在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中的优势及潜力。

  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启动

  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是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工作部共同主办的大型海洋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将围绕“保护海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分公众组和大学生组开展。

促进经验交流 保护海洋生态

2023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年会在厦开幕

  9日,2023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年会在厦门市开幕。

  在PNLG秘书处的牵头组织下,PNLG年会至今已举办18届。本届年会以“面向蓝色伙伴关系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主题,搭建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推动东亚海区域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自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东帝汶等7个国家23个正式成员(均为地方政府)和4个协作成员的代表及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约130人参加会议。

  PNLG全体成员大会上,PEMSEA荣誉主席蔡程瑛博士做了主旨演讲。他介绍了PNLG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指出了PNLG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此外,PNLG秘书处通报了PNLG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PEMSEA资源部介绍了《PNLG战略行动计划》实施进展,号召东亚海区域各地方政府加强合作,采取切实措施防范和治理海洋垃圾,共同推动区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本届年会为期4天,其间还将举办技术研讨会,围绕“在可持续发展目标14框架下的双重目标:减少海洋污染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发展蓝色经济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等主题分别进行分享交流;并将组织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各国嘉宾感受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