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集美区

时间:2021-02-18

集美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是著名台商投资区、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是厦门市几何中心、厦漳泉大都市区中心,是闽西南交通枢纽。

@程志勇《新城新貌》

辖区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下辖灌口、后溪镇和杏林、集美、侨英、杏滨4个街道,48个社区、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逾百万。

一、区情概况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作为“海上花园”城市——厦门重要的行政区之一,集美区自然生态景观清新怡人、错落有致,濒临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形成21公里海岸景观线;西北部倚靠原始山脉,拥有92平方公里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怀抱着素有“厦门西湖”美誉的杏林湾,独享7.2平方公里辽阔的天然水域,打造4A级风景区园博苑。目前,集美全区拥有公园33座,规划新建公园22座,曾获评国家级生态区、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交通便利,重要枢纽:作为闽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集美区交通便利。东南沿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厦门北站坐落于此,它是铁路、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未来福建城际高铁的重要枢纽。

市内交通上,集美拥有联通厦门岛内外的3桥1堤(即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和高集海堤),同时全市规划的3条地铁线(即1号线、4号线和6号线)和BRT系统也汇聚于此,是厦门全市唯一汇集高铁、地铁、高速公路、BRT、公交等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城市组团。

1644568632914850.png

卓丽志《集美大桥晨曦》

集美与厦门自贸片区仅一桥之隔,距离中国五大口岸之一的厦门高崎机场仅11公里,距东渡港6公里、海沧港12公里、邮轮码头8公里,形成海陆空立体化交通体系。在交通大发展大融合趋势下,集美区的“半小时市域生活圈”“一小时厦漳泉同城圈”“四小时华南商务圈”已然成型。

@陈清强《道路四通八达》

嘉庚故里,著名侨乡:众所周知,集美是著名的侨乡,迄今海外侨胞六万多人。被毛泽东主席赞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一代侨领陈嘉庚先生就出生在集美。如今的集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成为集美的内核和文化特征。


陈嘉庚在集美兴资办学,孕育了嘉庚精神,嘉庚精神是企业人文精神的第一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时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

百年学村,文教资源丰富:集美区教育资源丰富,是岛外知名文教区,也是厦门全市高等院校最集中、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行政区。以集美学村为基础,集美区已构建起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方面,聚集了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稀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所等15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有院士15名,在校师生超过15万人,设有33个“双一流”学科。在基础教育方面,拥有集美中学、集美小学、曾营小学等百年名校。近年来,还引进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二中、五缘实验学校等“名校跨岛”项目,以及厦门华锐莱普顿学校等高端民办学校,全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还将新增(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

二、产业概况

作为厦门市跨岛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集美区以“对标一流”的视野,着力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都市现代农业六大重点产业链群,努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

【六大产业链群】

1.机械装备产业

集美区制造业基础雄厚,曾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机械装备产业主要集聚在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杏林工业区、集美北部工业区。其中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是我国第四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也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汽车及工程机械生产基地。近年集美区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持续增强,形成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输配电设备等产业集群。


2.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来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主要产品聚集在电子显示、电子元器件领域,全年实现产值167.13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区集聚4家隐形冠军、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多家省级优质企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集美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已形成软件园三期、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马銮湾智慧科技产业园(规划中)三大主要载体。 

微信图片_20210207165812.jpg

3.文化旅游影视产业

集美区旅游资源丰富,现有集美鳌园景区、厦门园林博览苑、厦门老院子景区、诚毅科技探索中心4家国家4A级景区;灵玲国际马戏城、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景点,2020年成为厦门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集美区影视业迅猛发展,建成投用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累计注册影视企业近800家,已成为影视拍摄热门取景地和产业投资聚集区。

未来,集美区立足文化特质和资源优势,打造人文集美品牌,着重发展影视、演艺娱乐、智能视听、游戏动漫、艺术创意、文体旅游6个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娱乐、体育等延伸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深化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化金鸡百花电影节“以节促产”,推动诚毅国际商务中心影视企业总部区、集美集影视文创园招大引强选优,打造高素质高颜值影视文化名城。

4.新材料产业

集美区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初显,涵盖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五个领域。以金鹭特种合金、TDK、春保集团为产业龙头等47家规上工业企业,2020年实现产值158.5亿元。目前已初步建成厦门新材料产业园,入驻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中科院厦门育成中心新材料产业园等科研机构;在集美北部工业区已入驻厦门钨业集团旗下的虹鹭钨钼、金鹭特种合金等多家骨干企业。

厦门钨业在集美区的永磁机电产业园项目已于2018年正式动工。

5.商贸物流产业

“十三五”期间,集美区商贸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多项指标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2021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从2016 年 309 亿元,增长到 2021年 1161亿元,年均增幅 30.3%。同时,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好慷在家、宜车时代、永兴东润等“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新零售巨头IOI、世贸广场、银泰百货、尚柏奥特莱斯开业。

集美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已形成冷链物流、汽车物流链、电商物流三大产业链(群),建设有集美物流园、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和厦门北站片区三大物流产业集聚区。

6.都市现代农业

集美区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辖区内蔬菜、水果、花卉等传统种植业发展,帮扶指导农产品初加工、饲料及兽药生产等涉农企业发展,鼓励导入农产品销售平台,特色农村旅游、种子种苗研发、海洋相关产品研发等新兴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目前,辖区内芋头、龙眼、小西红柿等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种子种苗及花卉种植正蓬勃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农产品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提速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207165540.jpg


三、重点招商片区及项目

集美区对标国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辖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及省级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

多年来,集美坚持创新驱动、和谐共生,全力推进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东部新城多个新城区建设,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三期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1.集美新城

集美新城地处集美区南部,是集美区“一心两翼四片”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中的核心。新城规划总用地面积77.7平方公里,由西亭中心区、厦门北站片区与杏林老工业区、软件园三期与机械工业集中区三部分组成,是厦门跨岛发展的示范区和排头兵。

集美新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建成集商务营运、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交通枢纽、生态旅游和生活居住于一体的“产城人融合发展”之城。

微信图片_20210207165730.jpg

2.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

马銮湾新城位于厦门西部,涵盖集美、海沧两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集美片区位于马銮湾海域东北部、集美西部海滨地带,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主要有西滨片区、陈井片区、集美岛、中心岛部分区域、集美物流园及前场物流园部分区域等,是马銮湾新城四大产业带和传统产业升级区空间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銮湾新城定位为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产城融合新高地、国际化滨海湾区新极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撑点、海峡两岸合作的地区性服务基地、产城融合的国际化智慧生态海湾新城、厦漳龙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将建成最温馨、最具人气的国际一流湾区,成为厦门湾西翼核心引擎和厦漳同城化桥头堡。 

微信图片_20210207170121.jpg

马銮湾南岸生态岛效果图。

3.集美东部新城

集美东部新城位于集美区东南侧沿海,厦门市几何中心,规划面积4.28平方公里。全市“两环八射”骨干交通路网的重要节点,西接集美新城、东连环东海域新城,与高崎机场隔海相望,距离市区级中心、重要交通节点均较近,更有规划轨道6号线及BRT快速公交等重要交通线路从片区经过,区位条件优越。

集美东部新城将以打造产城学人深度融合国际化滨海人文新城为目标,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科创发展中心、特色彰显的文化旅游载体、国际接轨的创新精英社区,带动集美北部工业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