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国际枢纽港临港片区

时间: 2025-04-11

一、总体概况

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集聚全市各方力量,着力理顺港城矛盾,优化临港空间布局、畅通港区集疏运体系,全面吹响“举全市之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片区范围主要包括海沧港区、东渡港区、翔安港区、前场片区。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厦门以港立市、因港而兴,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连续八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225万标箱。

img

图表上的文字:(临港片区总面积约39km2,海沧港区面积约21km2,东渡港区面积约9km2,翔安港区面积约4km2,前场片区面积:4km2)

总体目标:厦门港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目标,对标新加坡等世界顶级港口,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主要片区简介

(一)海沧港区

海沧港区东起嵩屿,向南绕象鼻咀折向西至厦漳跨海大桥附近。目前已建成泊位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货物约3344万吨、集装箱约800万标箱。

港区定位:以远洋运输为主,重点强化国际集装箱干线港核心港区地位,集装箱年通过能力提升至1400万标箱,以海沧保税港区为主要载体、紧邻海港口岸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产业方向:主要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兼顾服务临港产业,积极拓展保税、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物流、国际采购分拨与国际中转产业务,打造临港分拔物流集聚区、航运物流总部集聚区。

img

(二)东渡港区

东渡港区核心部分位于厦门岛内西岸同益码头到高崎海堤之间,同时包括和平客运作业区和五通客滚作业区。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3个,年设计通过能力集装箱257.4万标箱。

港区定位:以近中洋运输为主,重点打造“丝路海运”核心港区,包含以现代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紧邻海空港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由东渡港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和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产业方向:保持集装箱运输为主,发展国际邮轮、对台客滚,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打造国际采购分拨与国际中转、保税展、临港商品交易、国际贸易结算支付等产业,重点建设高端产业要素聚集项目,着力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海运快件、保税物流等业务。

 

img

(三)翔安港区

翔安港区规划岸线自刘五店码头至翔安隧道长约3.6km,目前已建成泊位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货物330万吨。以集装箱和散货、杂货运输为主。

港区定位:具备厦门港稀缺的深水岸线,资源宝贵,依托定位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厦门翔安新机场,未来将构建区域性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

产业方向:以翔安机场和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火炬(翔安)B型保税物流中心、刘五店港区为主要载体的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临空、临港生产、生活资料采购分拨中心,发展区域性城际、城市采购分拨、配送及其运营结算总部,发展多式联运和跨境电商物流业务。

img

(四)前场片区

前场物流园片区位于海沧马銮湾新城北部,是厦门五大物流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园区,其围绕“大通道、大物流、多功能、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区域性陆港,推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的核心枢纽”建设以支撑、带动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南物流中心城市,致力成为全国标杆物流产业聚集区。

片区定位: 前场包含物流片区和铁路货场片区,其中包括前场物流片区和前场铁路货场片区,已开发地块主要服务于内贸与城配产业,铁运及外贸功能待发挥。未来前场将发挥双循环陆向物流枢纽优势,为港口集疏运提供补充,与后井片区联动,以陆向物流为基石,以多式联运为引擎的内外贸双循环物流标杆,成为链接台湾、东南亚与欧亚大陆的“东南陆海桥头堡”。

产业方向:开发与铁路强相关的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铁路口岸集货集运基地、大宗商品仓储交易基地,优先布局以涉铁物流为主的综合铁路物流中心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逐步推进以商贸物流为主的内外贸融合中心。

img

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地址:厦门市湖里区东港北路 31 号港务大厦 21 楼,联系方式:0592-60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