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情简介
(一)概况
海沧区,位于厦门本岛西面,是岛外距离厦门本岛最近的一个区,闽南厦漳泉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位,是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及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实现跨岛发展中具有“桥头堡”优势,是承接岛内核心功能转移和辐射闽西南的重要区域。辖区土地面积184.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万人,下辖海沧、新阳、嵩屿、东孚四个街道,城镇化率为厦门岛外各区之首。
(二)历史
“海沧”之名源于沧江,自唐代始为海滨聚落,时称海口。明嘉靖年间,以海口和沧江各取一字为名,称为“海沧”。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海沧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具有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综合保税区“六区合一”的叠加优势。
(三)发展目标
打造高质量的现代产业集聚区、高水平的跨岛发展标杆区、高颜值的生态文明示范区、高层次的深化改革先行区、高品质的民生福祉样板区。
(四)经济发展成就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78.9亿元、同比增速6.4%,规上工业完成产值2068.6亿元、增加值58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4.4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24元。
二、产业导向
海沧区着力打造“3+3+4”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为三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生物技术、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为四个未来产业。
(一)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1、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新型显示、智能消费设备等领域,已培育宏发电力电器、法拉电子、士兰集科、盈趣科技、赛特勒电子等行业头部企业。2024年完成产值263.5亿元。
招商方向:新型显示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等。
2、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海沧区在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配件、高端装备与仪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招商方向: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等领域
3、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1)商贸业:发展以石油交易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交易、以汽车销售等为代表的零售业为海沧商贸业特色领域。2024年,限上批零贸易额5930.25亿元、社零销售额完成305.97亿元; 限上批发业企业1368家、零售业企业114家。
招商方向:①做大石油交易中心、黄金产业园、云创直播小镇等特色产业平台体量; ②借助自贸区、海沧港区、前场物流园等区位及政策优势,通过引进港口、物流园区头部运营商,吸引跨境电商、供应链龙头企业入驻。
(2)物流业:海沧港区已成为厦门港的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海沧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厦门港总量约75%,有力支撑全市制造业发展,同时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招商方向:①借助中欧班列集结优势,吸引保税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项目和企业。②引进以供应链物流为基础融合线上线下采购、分拨、仓储、配送、结算、金融及研发的平台型项目和企业,推动地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
(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
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512家;产业规模314.58亿;汇聚各类专业人才3万人。
国家火炬生物与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1年)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2014年)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4年)
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
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0年)
药、械创新成果占福建省70%以上
体外检测等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培育出艾德生物、大博医疗、特宝生物、金达威四家本土上市企业
大博医疗成为全国医疗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
2、集成电路
海沧区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以特色工艺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测试及封装载板为主,落地近60多个项目,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连续三年获评“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特色园区”。
3、新材料与新能源
新材料产业:
形成以厦钨、厦顺、长塑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现有龙头企业行业影响力大。
厦钨新能源的锂电正极材料产销量居全球行业首位;
厦顺铝箔是全球前三大薄规格铝箔生产商之一;
中仑新材料被誉为全球“尼龙膜王”;
恒坤新材料是国内率先实现量供的国产光刻胶企业;
大正微纳为国内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领军企业。
招商方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钨、钼产业链,其他材料类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储能系统集成、太阳能光伏和氢能等领域,已培育出金龙旅行车、戴尔乐新能源高尔夫球车、厦钨新能源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招商方向:新能源商用车,钙钛矿、碲化镉等新型发电能源,钠离子电芯,新型储能、氢能等。
(三)四大未来产业
海沧区已集聚了士兰微、士兰明镓、瀚天天成、三安光电等一批头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1、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
代表企业:士兰集宏(在海沧区落地总投120亿元的8时SiC功率芯片生产线);士兰明镓(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半导体代表性厂商之一)
招商方向:
(1)碳化硅(SiC):衬底材料、器件制造
(2)氮化镓(GaN):外延片、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
(3)设备与材料配套:半导体设备制造、关键材料
2、基因与生物技术
海沧区正积极寻求基因技术、合成生物技术、下一代微生物组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代表企业:欧米克、艾德生物、特宝生物、艺妙神州、再妙生物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
招商方向:
创新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等;
相关前沿技术:如细胞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技术等;
相关配套:CRO、CMO、CDMO、医药流通等。
3、低空经济
聚焦于低空基础设施设备企业(如基站围栏、飞行器起降点等新基建企业)、产业链关键供应商(如碳纤维、PC玻璃、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发动机零部件等头部企业,抢抓整机链主企业落地机会。
规划产业示范基地:拟在马銮湾北侧选取背山靠海约1500亩产业用地,规划建设集“低空经济+应急装备”为一体的示范基地,以救灾、水上搜救、消防救援、医疗救援、防汛抗旱等应急场景为基地产业特色,并在基地内配备试飞、试验、检测等场地,配套集展示、演示、销售等于一体的平台,吸引各类低空经济企业来厦布局。
设立产业研究平台:谋划设立低空经济研究平台,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如厦门大学等,引进行业专家智库,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培养高层次人才。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由国企、基金与各类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各有不同侧重方向的多支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借助金融资本力量,撬动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海沧。
4、氢能与储能
氢能方面,已培育金龙旅行车(燃料电池商用车)、林德气体(甲醇制氢、储运氢)、厦钨氢能(固态储氢),并引入嘉氢科技(氢能催化剂)。
储能方面,重点企业包括拓宝科技(钠离子电芯、储能系统集成)、中航泰克(UPS、储能系统集成)、爱维达(UPS、PCS、逆变器)。
招商方向:
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部件;电解水制氢设备及材料;固态储氢材料等
储能:新型储能(钠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物理储能);PCS;逆变器等
三、投资要素
(一)生物医药与健康
海沧区“筑巢引凤”,搭建了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基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共4个总面积近60万平方米的专业化园区载体以及企业自建区,形成“研发创新-孵化-中试-产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生物医药孵化器 10.14万平方米(2006);
生物医药中试基地 4.77万平方米(2008-2012);
生物医药产业园 22.53万平方米(2012-2018);
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21.32万平方米(2018-2020);
生物医药港五期通用厂房(在建)16.84万平方米(2022-2024);
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园占地约450亩(策划)。
(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总面积8平方公里,核心区3.22平方公里,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厦门中心(E座7-30层,4.2万㎡)。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海沧基地。
海沧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2栋11层的研发办公楼,6栋6-8米层高的高标准中试厂房,建设面积约13.76万平米。
(三)马銮湾新城
马銮湾片区位于厦门市西部、海沧区北部,西邻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东与集美区交界、北邻天竺山、南靠蔡尖尾山,规划面积约 45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慧科技、商务文旅、现代物流四大板块。
航拍三岛公园/拍客“双木林” 摄
(四)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沧园区及海沧港
海沧自贸区面积24.41平方公里,占自贸区厦门片区面积的55.76%,拥有世界一流的集装箱深水港口设施和配套条件,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保税仓储为特色,高端加工增值和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海沧港区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11396m,水深达-17米,可停靠20万吨级集装箱船,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
(五)石油交易中心
厦门石油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是在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按照全国工商联对石油交易体制积极探索的指示,贯彻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依托海西先行先试政策,经厦门市政府批准,由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单位泰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
(六)海峡黄金珠宝产业园
集黄金精炼加工、文创设计、商贸交易、体验消费及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区域黄金产业和市场中心,打造中国黄金市场向海峡两岸、海丝沿线业务辐射窗口。
(七)东南燕都
东南燕都燕窝平台围绕构建燕窝“全产业链,新生态圈”的核心宗旨,总投资7.3亿元,现已成为集“全球溯源燕窝集散中心、全球溯源燕窝原料加工中心、溯源即食燕窝共享工厂、燕窝主题工业旅游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燕窝主题产业园,形成燕窝产业的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