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时间: 2024-07-12

一、高新区基本情况

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8块“国字号”招牌,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创新创业主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及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2023年,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居第11位。

微信图片_20210219094941.jpg

火炬高新区作为国家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以占厦门总面积近3%的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厦门近40%的工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82%,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8%,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国领先。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营收2826.0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收约400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固投537.12亿元,同比增长26.8%。2018、2020、2021、2022年双创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image.png

火炬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评价中,连续8年位列第一。聚集各类企业26000多家,在区企业中,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9家,年营收超亿元企业428家,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设立项目超60个。高新区全力抓工业助推稳增长,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推动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超115%,海辰储能成为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

image.png

二、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

作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高”“新”定位,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涵盖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个细分领域)、机械装备(电力电器)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产业链(群),以及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医药与智慧健康等产业链(群)。

image.pngimage.png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发挥高新产业集群和专业招商优势,锚定产业链招商和“走出去”招商精准发力,着力招大引强、招精引优,进一步夯实筑牢产业根基,助力火炬高新区当好全市招商引资主力军。先后推动厦门时代、新能安、厦门天马、中创新航、海辰储能等多个百亿级项目落地,并围绕龙头企业推动盛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储能源、时代电服、科达利结构件、思坦Micro-LED、祥福兴偏光片等产业链核心配套项目落地。

image.png

三、园区载体

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立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战略,建成了包括火炬园、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创新创业园、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等多园区产业发展大平台。园区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分布在岛内外思明、湖里、集美、同安、翔安五个行政区,与各行政区相互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image.png

四、产业引导基金

2020年7月,总规模30亿元的火炬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正式组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精选符合高新区战略发展定位的投资机构到高新区设立产业子基金,目前已批复中兵国调、惠友豪嘉、联和二期、联和三期、那木、溥泉等11只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超244亿元。利用已落地子基金及投资机构资源,推动了中兵财富、廷芯半导体、阜时科技、东方金信、通力行、立芯元奥、碧谦医疗、基点生物、特纳飞等30个项目落地高新区,落地项目注册资本总额47.98亿元。

image.png

五、产业服务

1.益企服务

火炬高新区成立“益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新设立企业服务热线,出台“企业服务网格化管理”、“企业服务诉求办理”、“干部挂钩服务企业”等系列工作方案,搭建起“智慧火炬”企业服务相关模块的信息化平台,相关信息模块涵盖八大专项服务和十项特色服务。其中,八大专项服务有: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高企培育、瞪羚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孵化+、知识产权、产业基金。十大特色服务有:金融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火炬创新券、“1+N”企业服务工作站、创+驿站、特色人才服务、火炬产业联盟、火炬大学堂、税收创新指数、环保管家。

image.png

2.创新创业平台

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持续打造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已形成“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已建设各类创新平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5个。

微信图片_20210219094948.jpg

3.公共服务平台

火炬高新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过程”“高覆盖”“强响应”的服务,全面助力园区企业创新发展。当前已建设有火炬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智能制造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术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政策兑现智能审批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

1683191946764680.png

4.创新赋能平台

2021年5月9日正式成立中国高新区首个产业教育平台——厦门火炬大学堂。自成立以来,火炬大学堂围绕“产业教育”先后推出优秀企业家战略领导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复合型经理、产业领军人才与技能人才等培训项目,建成了由近300名导师组成的高端师资库,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火炬大学堂致力于通过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和建设新型产业智库等举措,服务高新区的产业招商与产业发展。

1683191977782910.png

5.保税物流平台

厦门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2009年封关运作,是福建省第一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地处火炬高新区光电产业密集区腹地。目前已形成“保税+非保”融合发展的“一园两区”新格局,促进国际中转、跨境电商、国内国际分拨配送等业务的发展,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数字物流园区。

微信图片_20210219094949.jpg

六、优惠政策

火炬高新区具有显著政策优势,入区企业可享受享受”厦门市、所属行政区、高新区”多重政策叠加;此外,高新区围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支持产业发展、助力创新创业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为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image.png

政策信息查询

现行政策:

1.《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

2.《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

3.《厦门火炬高新区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管理办法》

4.《厦门火炬高新区2024年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方案》

5.《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

  (一)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

  1.支持工业企业采购智能化设备。对年度设备投资低于500万元的,最高按其经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备案核准的智能化设备采购费用的10%予以支持,单家企业每年该项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年度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含)的技术改造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市级工业固投补助政策通知要求执行。

  2.支持工业企业采购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含工业软件)开展数字化改造。对企业购买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含工业软件)的,最高按其经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备案核准的年度购买费用总额的40%予以补助,单家企业每年该项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3.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对入库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的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后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三级、四级的,按照企业获得市级补贴金额的50%予以叠加配套。

  (二)实施智能制造评估诊断服务专项

  高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为企业开展免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并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理,切实助力企业加快智改数转进程。每家企业诊断服务费最高20万元。

  (三)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打造一批具有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能力的示范工厂。对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并获得三级、四级、五级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年度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的企业予以80万元一次性奖励。

  同一企业的荣誉升级奖励(含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认证、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按照累进补差的原则,在已经享受的奖励基础上,补足至其可享受的最高奖励金额。

  (四)支持企业增产增效

  对年度工业产值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产值的增量超过1000万元以上(含),且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增长幅度超1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高按实际工业产值增量部分的0.2%给予企业奖励,单家企业每年该项奖励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五)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鼓励重点企业与非关联存量工业企业加强企业间合作,对首次采购且连续12个月内采购额超500万元(含)的重点企业,最高按其连续12个月内实际采购总额的1%予以奖励。单家企业每年该项奖励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六)鼓励小企业上规模

  对年度产值首次达到规模以上标准并纳入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统计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自次年起连续纳入统计满2年,且年产值持续保持增长的,再给予企业15万元奖励。

  对首次同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统计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七)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

  对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如市、区两级奖补资金总额不足该企业年度设备投资总额的15%,可予以补足至前述投资总额的15%。

  (八)加强企业人才住房保障

  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租赁高新区人才公寓,每家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按市场价(以高新区官网公布的定价标准为准)五折享受不超过5套的优惠房源,优惠期限3年。

  (九)鼓励企业引领示范

  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十)优化“信易贷”金融业务

  1.高新区与合作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合作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办理信用贷款。每家企业申请“信易贷”贷款额度不高于500万元且不低于200万元。

  2.高新区为合作银行分担“信易贷”贷款风险,补偿“信易贷”贷款本金损失的80%。年度累计补偿金额最高4000万元,超过4000万元则停止补偿。

  3.对当年度资格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厦门市“海纳百川” 和“双百计划”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人才须为企业股东,且股权比例大于20%),在企业“信易贷”贷款结清后,按最高不超过企业实缴利息总额的20%予以补贴,补贴资金拨付给贷款企业。

  (十一)优化“税易贷”金融业务

  1.高新区与合作担保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担保机构为满足相关条件(上年度或当年度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合计不低于5万元且纳税信用等级在B级及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办理担保贷款。每家企业申请“税易贷”贷款额度最高2000万元。

  2.高新区为合作担保机构分担“税易贷”贷款风险,补偿“税易贷”贷款本金损失的50%,年度累计补偿金额最高3000万元,超过3000万元则停止补偿。

  3.高新区补贴企业担保费和贷款利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合作担保机构向企业实际收取的年担保费不高于担保金额0.5%,其余担保费由高新区在企业贷款结清后给予合作担保机构分档补助:(1)年度累计放款金额500万元(含)以内的,按实际放款金额的2%予以补助;(2)年度累计放款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放款金额的1.5%予以补助。补助资金拨付给合作担保机构。

  在企业贷款结清后,按企业实缴利息的30%予以补贴,补贴资金拨付给贷款企业。单家企业每年补贴金额最高40万元。

  (十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高新区益企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高新区每年对贡献较为突出的优秀合作金融机构予以表扬。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支持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

  一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向上一年度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的企业发放“火炬创新券”,给予企业购买创新服务事项应付金额40%的支持,给予高新区内服务机构当期兑付金额20%的奖励。

  二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首次认定及重新认定通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按市级相关部门通知要求给予奖励。

  三是支持火炬瞪羚企业发展。对当年度获评“火炬瞪羚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是支持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对当年度获评的“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种子独角兽”的企业,优先推荐给高新区各类投资基金,按规定给予基金投资支持。

  (二)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一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数额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补贴。其中,属“规模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火炬瞪羚企业”的,根据企业上一年度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费用数额,给予最高5%补贴,单家企业每年补贴额度最高300万元;其他企业根据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费用数额,给予最高3%的补贴,每年单家补贴额度最高150万元。该项根据年度申请情况实行预算限额控制。

  二是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对上一年度新获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企业,按照所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上一年度获评的“火炬创新研究院”,给予5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同时,按研究院上一年度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研发费用数额的30%给予补贴,连续扶持期限最高三年,累计最高补贴金额750万元。

  三是支持打造“火炬协同创新主体”。组织认定“火炬协同创新主体”,对获评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中试服务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

  四是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对获评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与运用

  一是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奖。对获评各级专利奖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是鼓励企业开展专利分析利用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项目,择优(最高10个)给予实际支付金额50%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10万元,单家企业每年补贴累计额度最高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