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厦经信服务〔2016〕283号)

  

 

各区经信部门,火炬管委会经发处,各有关行业协会: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区(园区)、各行业实际,抓好落实。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年7月25日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进一步推动我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特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5%,工业云企业用户大幅提升,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库存周转率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10%。初步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跨界融合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明显提升,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建设"双创"平台。推动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一是构建网络协同设计平台,发布企业研发设计需求,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设计,汇聚众智,促进产品创新,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二是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促进企业内部协同和企业间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信息层面的协同,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预见性,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构建新型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建立用户体验中心,充分展示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交易和合作达成率。四是构建在线服务平台,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加大售后服务、远程监控、远程服务力度,通过提升服务价值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二)支持建设"双创"服务体系。支持互联网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平台,提供创业创新、孵化培育、工业品商城、工业设计等服务。完善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营造各类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共赢的"双创"新环境,开创大中小企业联合创业创新的新局面。一是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加快完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园区。二是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深入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两化融合战略提升,促进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组织变革,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三是支持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B2B电商平台,通过引进或培育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一体的全流程电子商务,构建采、产、供、销协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三)推动跨界融合。一是非问题支持互联网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工业设计等既有优势,开展众设、众包、众扶等网络化协同业务,外包生产环节,转型为专注产品研发、品牌运营、营销服务的新型制造企业。二是支持制造企业发展B2C、B2B、C2B、O2O、C2M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逐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柔性生产制造模式,实现制造向服务转型。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构建开放式生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产能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四是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络交易、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四)培育融合新模式。一是众设、众包研发设计模式。纺织服装、汽车等行业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平台,集聚并对接线下各类社会创新资源,开展众设、众包研发设计。二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家电、服装、卫厨企业通过C2B平台与用户就产品设计、制造进行实时互动,及时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服务。三是精准供应链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物流企业打通供应链通道,通过在线上配置线下资源的方式,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改变原有供应链运作模式。四是平台化生态化组织模式。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使传统的科层制金字塔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组织结构转变。五是数字化在线化服务模式。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对联网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和运维等服务,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和盈利空间,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六是分布式网络化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制造企业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实现分布式网络化异地协同设计、制造和服务。七是社交化场景化营销模式。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消费者开展网上实时互动,收集分析用户社交和偏好信息,实现基于具体场景的社交式营销。

(五)提升融合支撑能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支持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制定出台工业云、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或实施指南,加大对工业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建设、共性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增强和深化工业云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联芯、清华紫光集成电路项目投产进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缺芯少屏"问题,加快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六)打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支持互联网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开展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出台"首购首用"政策,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开展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用。

(七)提高信息安全水平。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信息安全体系认证,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试点示范,推动访问控制、追踪溯源、数字证书等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应用。提升工业信息安全评估、监测、应急处置等能力,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安全支撑。

三、保障措施

(八)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市区统一的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出台配套政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跟踪督查,及时解决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环境。适应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九)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市级产业转型专项资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资金,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和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实施政府采购云计算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提升信息化能力。

(十)完善税收金融政策。结合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制造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支持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独立开展或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开展新业务。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产融合作试点,支持开展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十一)强化用地用房服务。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实行5年过渡期内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的政策。出台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并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费用给予补助,为致力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

(十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吸引具备创新能力的跨界人才,营造有利于融合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加强融合发展职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在大中型企业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壮大互联网应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