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厦发改高技〔2024〕28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新风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科技优势,开展产业规划,加强前瞻布局,锚定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跨界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新型储能跨界互嵌,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场景赋能,示范推广。以场景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开放城市、园区、基础设施等类型示范场景,为新型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迭代提供应用场所。 

  链主带动,构筑生态。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关联配套企业,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引导产业有序布局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到2026年,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培育若干家营收超100亿元的头部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初步形成要素富集、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二、发展领域

  (一)重点发展电化学储能

  1.储能电池。做大做强储能锂电池,前瞻布局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储能电池。积极布局高镍低钴正极材料、精密结构件、复合集流体等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以及储能电池生产设备,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2.储能系统部件。鼓励企业开发大功率、光储一体化的储能变流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研发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系统部件。积极招引储能温控系统、消防系统等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

  3.储能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结合场景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发展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和技术。支持企业成为一体化储能系统集成商,联合储能运维、检测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共同开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二)大力培育氢储能

  1.氢储能设备及材料。加快嘉庚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布局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等制氢技术,发展电解槽、隔膜、电极及辅助系统等电解水制氢设备及部件。加快推进贮氢合金及钛系、稀土系等固态储氢设备及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液态氢储运、气态氢储运等大容量、低能耗氢储运设备及材料。

  2.氢燃料电池及汽车。发展高性能低铂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及部件。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探索氢能在交通、工业、电力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加快研发制造高可靠性氢燃料电池客车、中重型车辆、物流车等氢燃料电池整车及相关系统。

  (三)融合发展新型电力系统

  1.新型电力设备。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电器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断路器、智能变压器、直流变换器等储能系统关键电气设备及部件的研发供应能力。鼓励电力电器企业围绕源网荷储双向互动、虚拟电厂、光伏建筑一体化、微电网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创新电气产品和解决方案。

  2.电力电子器件。推动新型储能与集成电路产业联动协作,开发高性能、低损耗、高可靠的绝缘栅双级型晶体管(IGBT)功率器件及模块产品,开展储能电芯、模组、电池簇等检测环节及安全防范环节等不同场景用的传感器研发。

  3.能源互联网。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能源数字技术,开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及系统。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等新兴经营主体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电力交易、充电桩运营等多元化能源服务。

  (四)多元布局新型储能技术

  鼓励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区域发展需求,布局高效储热、储冷的技术和装置。开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示范项目,布局发展空气能发动机、空气压缩机等压缩空气储能的设备和系统。结合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布局飞轮储能关键材料设备及系统示范应用。开展超级电容器储能研究,促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储能技术源头突破行动

  1.建设新型储能科研基础设施。在国家有需要、厦门有基础的储能领域,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短时高频储能技术、长时储能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电池全过程安全技术。支持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氢能全链条研发,推进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储能领域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支持高校院所与各区建立“高校院所研发孵化-各区产业转化”的协同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鼓励建设研发中心。支持行业头部企业、央企等在厦设立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储能示范项目。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开展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和标准制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高校院所优质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建新型储能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程硕士/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平台等,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导向,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创建国家储能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发改委,相关高校院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储能成果中试孵化行动 

  4.建设新型储能中试实证基地。在厦门科学城、同翔高新城,搭建一批新型储能概念验证、技术熟化、产品试制、试验验证等公共科技平台。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鼓励大型企业与高校院所、检测机构共建储能领域中试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加快项目孵化,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5.建设新型储能标杆孵化器。依托厦门科学城II号、III号孵化器建设,打造新型储能标杆孵化器,吸引顶尖科学家、连续创业者等国内外一流人才入驻。鼓励组建“超前孵化”合伙人团队,聚焦新型储能技术和场景需求,“组装”一批硬科技创业项目。探索“技术+产业”孵化新范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硬科技投资种子或天使基金,加速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储能应用场景示范行动 

  6.开放城市储能示范场景。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开放源网荷储云端调控、虚拟电厂等场景,探索电动汽车等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聚焦重点保障领域,建设一批新型储能备用电源,开发极端情况下储能设施的集中调用系统。围绕“电动厦门”建设要求,探索出租车(含网约车)、电动工程车辆及电动、混动船舶等示范应用,构建适度超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局、厦门港口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港务控股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开放园区储能示范场景。引导工业企业、园区开展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系统的开发运行和场景示范,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在日负荷峰谷差大、输电走廊和站址资源紧张、负载率高但尖峰负荷短的关键电网节点附近,合理布局新型储能设施,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引导精密制造、通信服务等重要电力用户根据需要配置新型储能设施。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制造用氢、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场景项目示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住建局、应急局,各区政府、自贸委、火炬管委会,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8.开放基础设施储能示范场景。依托厦门港、翔安机场、轨道交通枢纽等,探索开展氢燃料船舶、一体型储能式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施、“轨道+光伏”绿色发电等场景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停车场、物流园区等开展光储充一体化、制氢加氢加气站、重型车辆及作业机器氢能应用等场景示范。引导各类院校试点建设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的校园建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住建局、市政园林局、应急局、厦门港口局,厦门海事局,各区政府、自贸委、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储能市场开拓服务行动 

  9.搭建企业市场拓展服务平台。面向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支持“链主”企业带队组团出海,联合参与海外大型风光储一体化、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为企业出海提供保险、担保、投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策划搭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碳足迹申请核算等“一体化、一站式”管理服务。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提升实验室等级,推进高比能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建设。借助闽宁协作和对口援疆等合作桥梁,支持企业组团开拓宁夏、新疆等区域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厦门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搭建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积极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全国布局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采用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以及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交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产品物流枢纽。支持厦门港进一步优化码头配套安全、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化学品承运服务能力。鼓励建设锂电池包装安全检测平台,推广锂电包装“产线监管+合格评定”智慧海关监管模式。鼓励编制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参与船载储能产品交通行业标准制定。支持探索储能产品航空运输出口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厦门港口局,自贸委,厦门海关、厦门海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储能企业培育壮大行动

  12.提升“链主”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支持“链主”企业以商招商,成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进一步增资扩产和孵化科技项目。鼓励“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渠道分销商等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财政局,各区政府、自贸委、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国企储能供应链优势。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为储能领域提供定制化、高效率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支持国有企业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试点投资新型储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鼓励国有企业开放闲置场地和储能场景,建设孵化器、小试中试平台等载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市国资委、科技局,市属相关国有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引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精准招引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吸引储能领域独角兽企业来厦拓展新业务和设立总部。挖掘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中小新型储能企业,建立新型储能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区政府、自贸委、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储能产业品牌塑造行动

  15.打造跨区域储能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联合周边城市加强原材料、生产设备等环节协作,探索联合招商、场景跨域联动示范建设、项目跨区域成本分担、财税分享及收益分配等区域协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6.策划系列主题活动。策划新型储能场景峰会,发布新型储能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依托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平台,开展新型储能专展、高峰论坛、产业招商推介、企业推广等特色活动。依托“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策划新型储能技术专场赛事,实现以赛引才、以赛促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应急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负责协调和推动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工作。组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健全新型储能关键指标的统计、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和综合分析。

  (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依据国家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研究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制定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厦门交通道路实际情况探索给予氢能源车辆路权。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统筹全市先进制造业基金、科创风投基金,加大新型储能产业领域支持力度。鼓励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新型储能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场景示范建设、企业增资扩产、创新平台建设、产业人才引培等。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加大对新型储能领域人才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依法给予安居、医疗、子女就学、创业等支持。对新增的重大新型储能产业项目,依法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鼓励开展新型产业用地类型探索,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附件:1.全市新型储能场景机会清单

  2.全市新型储能重点项目清单(2024年,滚动更新)

  附件1

全市新型储能场景机会清单

序号

场景名称

开放程度

应用场景建设内容

示范区域

城市新型储能场景

1

新型电力系统

已规划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用能、能源互联网、运行控制技术等示范方向,建设源网荷储云端调控、虚拟电厂等,探索电动汽车、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创新源网荷储高效互动新模式。

厦门全域

2

城市应急储能系统

新谋划

围绕政府、医院、数据中心、港口、过海隧道、地铁等重要电力用户的应急保障需求,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研究开发台风等极端情况下对储能设施进行集中调用的系统。

厦门全域

3

电动厦门

已规划

探索出租车(含网约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等领域示范应用,结合智慧港口建设推广应用电动、混动等新能源船舶,构建适度超前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厦门全域

园区新型储能场景

4

低碳工厂

新谋划

通过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运算、处理、调整设备运行,避免设备无效运行,从生产制造各环节降低能耗。

同翔高新城

5

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系统

新谋划

部署光伏+储能+智慧能源系统,以智慧能源系统为核心连接园区配电、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充电桩及生产管理系统等设施,实现“源-网-荷-储”精准调控。

同翔高新城

6

独立共享储能电站

新谋划

在电力需求波动大、输电走廊和站址资源紧张等区域,部署建设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独立共享电站。以电网为纽带,对多个分散的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资源整合优化,通过向周边新能源电站收取容量租赁费回收投资。

同翔高新城

7

精密制造企业稳定供电及储能

新谋划

针对电子信息制造、智能制造等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用户,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部署专用储能设备,实现稳压、稳频、滤波、防电压冲浪、应急供电等功能。

同翔高新城

8

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管控及应急储能

新谋划

在数据中心楼顶铺设光伏并配置储能设施,与市电一起为数据中心供电。部署应急储能系统,出现电力中断情况时,支撑数据中心ICT设备、制冷设备等正常运转。

厦门科学城

9

“光储直柔”绿色建筑

新谋划

利用建筑外表面等部署分布式光伏进行发电,通过磷酸铁锂等电化学储能设施储放电力,并通过建筑低压直流配电系统输送,实现建筑整体柔性用电。

厦门科学城

10

近零能耗建筑升级改造

新谋划

采用光伏发电、先进储能、空调系统改造、充电管理系统等技术,对能耗大、位于建筑密集地区的老旧商务楼进行全方位能源优化,并通过系统连接成片,打造区域化的新型能源体系。

厦门全域

11

储能功率元器件应用

新谋划

基于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新一代功能器件,对于传统绝缘栅双极电晶体(IGBT)等传统硅基元件进行替代,适用于逆变器、整流器、变压器等领域。

同翔高新城、海沧半导体产业园区

12

电子制造用氢

新谋划

在电子制造、半导体等项目中配套建设制氢站等设施,将氢和氧作为热处理气氛气和过程气,应用于半导体、电真空材料、硅晶片、光导纤维等电子制造。

同翔高新城

13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

新谋划

基于新型储能设备、电解制氢、分布式光伏等技术,在滩涂区域、工厂屋顶等部署光伏发电和制氢储氢设施,利用直接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制取绿氢。

厦门科学城

14

光热电综合利用系统

新谋划

通过部署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熔融盐储能等技术,将多余电力以“电能+热能”方式储存,打造光伏发电+储能+储热综合利用系统,为园区企业提供冷、热等供能服务,且多余电力可上网获取并网收益。

同翔高新城

15

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

新谋划

通过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结合构成混合储能系统,将锂离子电池用于削峰填谷,超级电容器用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从而提升对园区能量管理系统削峰填谷或调频调度指令的响应速度,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同翔高新城

16

储能设施热失控预警系统

新谋划

基于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部署声、光、气等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控储能设施运行状况,同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等构建热失控预警模型,精准识别热失控早期特征并预警。

厦门科学城

基础设施新型储能场景

17

光储充检换超充站

新谋划

基于光伏发电、储能、直流快充、电池检测、乘用车换电、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等技术,在市区停车场等区域建设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电力增容扩容和安全充电问题。

同翔高新城

18

重型车辆及作业机器氢能应用

新谋划

围绕冷链物流、仓储物流等领域,投入一批氢能重卡、氢能叉车、集装箱堆叠车等设备,通过氢燃料电池结合电动机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引擎,并搭载储能电池,用于存储燃料电池堆栈所输出的剩余电能、车辆行驶过程中回收的电能以及加速时辅助燃料电池供电。

同翔高新城

19

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

新谋划

基于甲醇制氢、光伏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等技术,因地制宜建设集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为制氢技术及设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厦门科学城

20

氢燃料船舶

新谋划

探索氢内燃机或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海上工程船、海上滚装船、超级游艇等大型氢动力船舶中的应用,将氢内燃机作为船舶电站的发电机组或用于与储能电池匹配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或是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膜燃料电池(PEMFC)等氢燃料电池作为船舶动力,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提升船舶舒适度。

厦门港

21

近零碳校园

新谋划

在学校内采用光伏、新型储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基于自然的中水循环系统等先进技术,试点建设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的校园建筑,并将近零碳理念和校园低碳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技术创新、实习实训、校园生活方式中,形成多层次的近零碳校园模式。

厦门全域

22

一体型储能式APU替代设施

新谋划

在翔安机场配置一体型储能式APU替代设施,为飞机在地面等待时提供电源和空调动力,解决传统APU运行带来的能耗大、噪声大、污染多等问题。

翔安机场

23

轨道交通动能回收储备系统

新谋划

在轨道交通牵引变电所部署飞轮储能装置,当列车进站制动时吸收能量并转换为动能,驱动飞轮旋转;当列车出站加速时释放能量,将飞轮动能转化为电能供列车使用。

厦门地铁

24

“地铁+光伏”绿色发电

新谋划

在地铁高架车站等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储能设施,降低电网供给压力,节约轨道交通运营成本,进一步丰富绿色厦轨内涵。

厦门地铁

25

5G通信基站钠离子电池备用电源

新谋划

围绕5G通信基站备用电源需求,采用钠离子电池等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储能技术,在电力中断期间保障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

厦门科学城

26

家庭储能系统

新谋划

基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探索“即插即用式”家庭储能系统,通过将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储存在电池中,为家庭提供可靠的备用电力和能源管理功能。

厦门科学城

  附件2

全市新型储能重点项目清单(2024年,滚动更新)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亿元)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1

海辰锂电二期

39.5

拟建生产厂房、动力站及其他配套生产生活设施。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2

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

120

规划建设产能18GWh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3

中创新航三期一阶段

50

产能10GWh的生产线及生产配套、倒班宿舍及配套设施。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4

中创新航三期二阶段

100

建设高度智能化、绿色环保的先进电池和电源系统产线,规划年产能20GWh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5

中能瑞新储能项目

81

拟建设年产能30GWh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基地,主要生产100Ah、200Ah、280Ah储能电芯、电池及系统集成产品。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6

海辰新材料一期项目

10.5

建设极薄高导电性复合铜膜(MC)和极薄高导电性复合铝膜(MA)厂房、配套仓库、附属设施及办公楼等。项目产品将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7

海辰先进储能产品研究开发验证中心建设项目

3.6

建设先进储能产品研究开发验证中心,从储能材料设计与结构/界面调控、电化学体系优化等方面解决限制材料结构/界面稳定性,电池寿命等的技术难题,打造储能产品研发、中试、测试验证及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和服务平台。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8

厦钨新能海璟基地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

14.61

研发车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产后将形成45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预计年产值50亿元

海沧区

9

宁德时代(厦门)国家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测试与实证实验室项目

30

24年8月开工,计划26年8月竣工。拟建设宁德时代(厦门)国家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测试与实证实验室,包括研发中心、四大基地,储能实证规模不低于25MW/50MWh。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10

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

130

新型锂电池生产线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11

厦钨新能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

2.78

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完成后将新增中试产能1500吨/年,主要应用于车载动力、储能等领域。

海沧区

12

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

7.35

建设和集成储能材料智能制备、储能器件极致加工、储能工况表征调控以及储能系统智能管理四个子系统,形成涵盖“料-材-器-用”全链式的一站式研究能力。

翔安区

13

科华数据高端装备创新产业园

13.2

预计2024至2025年部分产线竣工试投产,2027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光伏、储能、逆变器、新能源系统集成、智慧电网等产品。

火炬管委会

14

铂联科技新能源电池连接系统(CCS)生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10

规划建设“基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含储能电池)CCS和IBB组件”研发与制造线。预计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达20亿元。

海沧区

15

圣元绿色能源氢能源实验室及氢动力装备组装生产线项目

3.38

以研发新一代固态储氢材料技术与装备为目标、通过系统迭代和中试技术研究,打通氢能产业链“储、运”关键环节,促进氢能“制、用”,形成产业链闭环,吸引和带动全市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东南沿海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制造高地。

湖里区

16

中航太克智能工业园

2.34

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项目将建成集锂电储能、高端电源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产业基地。

海沧区

17

厦门松元产业园

5.5

总用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建设8条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年产正极材料1万吨。

集美区

18

翔安南部片区启动区C片区储能基地一期

——

需招商企业

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19

大正(厦门)微纳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有源物联网通信研发项目(柔性轻质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

1.0

致力于把钙钛矿这一新兴材料利用到有源物联网领域,实现在微弱环境光源下为物联网,传感器件,通讯器件等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实现新型物联网更广泛应用。

火炬管委会(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

20

厦门桑若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与中试项目

1.0

建设钙钛矿光伏产业全球研发中心和百兆瓦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组件中试线示范项目,搭建一条一百兆瓦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线,年发电可达1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

湖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