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命正扑面而来,如何把握机遇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9月7日,为期两天的2019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学者、中外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与分享工业互联网政策、技术动态、产业方向及行业应用。
海内外嘉宾聚焦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通信学会、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等6家单位联合主办。
作为厦门市首次举办的高规格、高质量工业互联网专题活动,本届大会与厦洽会同期举办,围绕“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设置主论坛开幕式、“一带一路”国际工业互联网产业论坛、5场专题分论坛和专题展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塞尔维亚副总理拉西姆·利亚伊奇、厦门市副市长李辉跃等出席了主论坛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牛津大学教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皮特·萨赫逊在开幕式上围绕工业互联网相关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记者注意到,“融合”是此次大会的关键词。多位嘉宾在9月7日的论坛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与5G技术的融合创新,利用5G高速率、低延时等特性,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互联网赋能,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要优化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各方供需对接,深化行业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基石。近年来,厦门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福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厦门经济的新增长点。业界指出,此次大会搭建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流、产品展示、产业合作的平台,对于厦门市招大引强,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
牛津大学教授皮特·萨赫逊:期待“一带一路”成技术之路
9月7日,在2019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皮特·萨赫逊教授,对中国及厦门在数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打开了基于双向开放的大通道——一方面,中国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世界也拥抱中国。” 皮特·萨赫逊说,借助“一带一路”这一新高地,一张世界瞩目的研究、人才网络也正在形成。他说:“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期待着中国设立一个面向全世界科研人员的研究中心,通过‘一带一路’,在沿线各地建立研究所,让‘一带一路’成为人才之路、技术之路。”在主旨演讲中,皮特·萨赫逊教授多次提到了对厦门的喜爱及对厦门大学的印象。他说,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来厦门设立一个由他所创设的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支机构,推动国际人才与厦门大学等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科研联合项目,服务于厦门的创新发展。
【名片】
皮特·萨赫逊是牛津大学教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战略及复杂技术管理专家,担任中国武汉汉口学院国际创新中心主任及汉口学院副校长。2006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的人之一,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工业4.0及产业升级革新。
【好声音】
塞尔维亚副总理兼商贸、旅游和电信部部长拉西姆·利亚伊奇:中国5G产业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下,全球各国步入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从全智能化农场到无人驾驶汽车,从远程诊疗到虚拟助手,从智能商贸到智能化仓储……我们从大变革中看到了巨大机遇,也发现更多挑战。中国的5G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塞尔维亚也正在为引进面向5G的关键技术做好网络准备。相信未来,数字中国将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为世界提供数字化发展的“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加强研究 破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中国应鼓励更多的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究中,通过鼓励基础研究,破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高点。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到智能制造的核心关键点。在自动化与信息化基础之上,挖掘数据技术、数据匹配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知识工程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将是从工业互联网到工业大数据的六大决定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