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手术
被称作“医学皇冠上的明珠”
依托厦门大学医学院建设的
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为摘取这颗“明珠”提供智力支撑
“医学研究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3月12日上午,为病人做手术前,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副主任、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彭志海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这位器官移植领域的知名专家,于2018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并成功在厦门开展临床器官移植,填补了闽西南地区器官移植学科的空白。
彭志海说,器官移植,通俗来讲是将健康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个体内,而要让器官恢复功能、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细胞再生技术,把不好的细胞‘换掉’”。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正瞄准包括组织和细胞再生在内的器官移植领域的相关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研究,并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临床,服务患者。
实验室负责人彭志海教授(右二)为病人做器官移植手术。(受访者 供图)
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产出多项科研成果,涵盖干细胞分化与调控机制,肝移植术后排斥、感染和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低免疫状态下免疫系统重塑规律及他克莫司个体化精准治疗等多个方面。
勇攀科学高峰
建设器官移植国家强队
把科研创新书写在临床一线
这是彭志海团队的壮志雄心
也将使更多患者重获新生
名片
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授牌。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医学院建设,拥有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实验动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设备和完善的实验条件,是国内最早拥有质谱流式平台的单位之一,同时具有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
该实验室拥有专用实验用房1000平方米,并可共享厦大医学院公共实验室用房2000平方米。近五年,该实验室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重大科学问题目标导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省部级科研任务14项;发表SCI论文33篇。实验室在移植免疫、组织工程血管、嵌合体研究方面富有特色。
研究中国人自己的用药指南
器官移植并不像机械换配件那般简单
手术完成后
由于受体病人的免疫系统
会天然地排斥外来器官
所以病人术后
必须终身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
例如
他克莫司是肝移植术后首选的抗排斥药物
但一个问题是
其用药指南以欧美人为主
中国人用药显然不能“拿来主义”
具体该如何把握他克莫司的用药量?
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用药指南
“研究表明,器官供体和受体基因型越匹配,排斥反应激烈程度越低。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基因型、供体体重、供肝质量好坏等不同指标,来综合考虑用药量。”彭志海说,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团队开展临床研究。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的资助。通过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彭志海团队逐步摸清用药规律,并首次构建出他克莫司首剂用药模型。
令彭志海自豪的是,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于2022年年底发表于《柳叶刀》旗下国际权威期刊eClinicalMedicine杂志。实验室还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自主研发了全自动PCR仪一体机,并获得发明专利。“用这台机器,仅用时1小时就可以测出供体和受体的基因型,并计算出具体用药量。”
“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等四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相关研究已经结题。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国内做推广,更好地造福患者。”彭志海说。
实验室负责人彭志海教授在为病人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构建器官捐献协同信息化网络系统
从临床实践中
发掘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在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类似他克莫司用药研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比如,彭志海团队发现,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风险增加,为了探究背后的分子机制,团队做了一系列研究,最终发现低PANX1(一种跨膜蛋白)的遗传易感性在肝移植供肝中的表达与MRSA感染有关。该研究成果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位于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图/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科学研究之外
如何平衡器官移植供需关系
是横亘在器官移植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眼下
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
以信息化技术
联动周边地市医院
构建器官捐献协同信息化网络系统
“器官供体分散于各个医院,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链接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医院相关科室医生,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器官供体信息,做器官供体功能维护,扩大供体产出,提高器官移植数量。”令彭志海深有感触的是,厦门各级政府部门对器官移植研究的高度重视,“像这个平台的缘起,就是市科技局主动上门做调研而促成的。”
以实验室为载体
一批高层次器官移植医学科研人才
向厦门市聚集
形成了人才“葡萄串”效应
目前
厦门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拥有国家级人才4人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2人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探索,努力向器官移植领域一流科研强队迈进,助力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彭志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