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 形成“楼上楼下”创新综合体

内容来源:厦门晚报 时间:2024-01-17

  “这是我们对面的思拓睿(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硬件过硬,我们擅长软件和解决方案,串个门就可以联手合作。”近日,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32楼晓瑜智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两家企业负责人相谈甚欢,共谋合作思路;在35楼哈时代农业科技,哈时代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杨稳勇也点赞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我们提需求,在同一栋大楼里就可以找到企业帮我们实现!”

  这是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形成“楼上楼下”创新综合体的一个缩影。作为厦门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重点打造的平台,在厦门科学城,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可以快速、有效匹配,助推企业快速“破壳出圈”。

优势

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栋楼内创新聚集

  晓瑜智能是首批落户Ⅰ号孵化器的企业,从32楼的办公室往周边望去,同安、翔安大量制造业企业都是他们的对接客户。公司已汇集一批来自阿里、腾讯、华为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资深专业人士,具备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专长。去年落户以来,厦门、泉州等地越来越多有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企业将他们奉为座上宾。

微信图片_20240117154308.png

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大楼航拍

  “厦门具有开放和创新的基因,而且大力支持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发展,公司对在厦门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不到一年团队已经扩充到20多人。”公司创始人范福鑫说,他们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不同于传统的“全代码”,他们提供的“低代码”就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他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更多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企业落户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除了有政策扶持上的获得感,还有资源匹配上的幸福感。范福鑫表示,厦门科学城汇聚了“双一流”高校等外部优质资源,产学研合作十分顺畅。同一栋大楼里,甚至不用上下楼,对门就有优质企业可以对接合作。

微信图片_20240117154310.png

科学城I号孵化器载体 图片来源:厦门城投

服务

致力助推乡村振兴

为农民增收做贡献

  优质的资源、贴心的服务为入驻企业带来孵化所需的温度,让企业得以更快“破壳”成长,产出一个个产业项目。

  “去年6月产品研发完成,9月就实现产品量产。”作为首批入驻Ⅰ号孵化器的企业,哈时代农业科技发展十分迅速,项目负责人杨稳勇直言这离不开科学城的“天时地利人和”。当他们的研发遇到瓶颈,通过科学城孵化器的优势,高位对接优质资源,与江南大学资深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哈时代农业科技正致力于乡村振兴,他们研发了智慧农业驾驶舱,使用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或机器视觉技术等收集农田及作物数据,然后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并建立模型和算法来关联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变化之间的联系,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民或农业管理者提供选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支持。去年短短半年多,他们已经帮助同安莲花镇尾林村开发了精酿野茶啤酒、桑葚果酒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今年我们目标是扩大产业化,努力完成千万元销售额,为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杨稳勇说。

微信图片_20240117154311.jpg

图片来源:厦门城投

发展

Ⅰ号孵化器成果颇丰

Ⅱ号孵化器正稳步推进

  去年厦门吹响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苏颂工程)以来,厦门科学城的建设不断换挡提速。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很快投入运行,目前该孵化器已引进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牵引带动北大、清华等20多所“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来厦转化;同时,启用了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创新成果培育基地,累计落地市域外项目64家。此外,还引进落地中科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院、厦门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厦门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厦门摩方同创精密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项目。

  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成效喜人,Ⅱ号孵化器也在稳步推进。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Ⅱ号孵化器选址在厦大科技园翔安园区,将聚焦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领域,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核心,主要承载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筹)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和产业溢出,打造国际化技术转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引领示范厦门科学城建设的标杆孵化器。

微信图片_20240117154313.jpg

基本建成的厦门科学城核心区。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名片

  科学城Ⅰ号孵化器

  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是科学城内首个以“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为主的园区,承担科学城内重要的科学要素保障,集群化布局顶尖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与科教基地等高能级创新载体,打造科学城产业育成功能,引导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

微信图片_20240117154315.png

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大楼外观

  【数据

  厦门市国家级高新企业 突破4000家

  2023年,厦门市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海辰储能等7家企业跻身国内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

  据介绍,除了科技部门聚力打造的厦门科学城两大标杆孵化器外,厦门市还有许多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好支撑。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