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23年
改革开放45周年
厦门始终贯彻党和国家战略意图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破除藩篱、实事求是
勇敢地“闯”、大胆地“创”、接续地“干”
45年间,厦门商务始终坚持以行动
践行商务为民的初心使命
涌现一批批成果
厦门中山路近日入选商务部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这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近年喜事不断——瑞幸咖啡第10000家门店在这里开业,便利店巨头“7-ELEVEn”等厦门首店相继落户,著名喜剧品牌开心麻花确定入驻……新鲜商业气息滋润百年老街,诉说着商务为民的新故事。
向新而行,敢闯敢试。商务工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5年来,厦门商务永葆创新精神,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勇攀高峰的奋进之姿,看见厦门商务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新作为。截至目前,厦门商务领域已取得23项国家级试点示范,涌现出多项自主创新成果。
推动“走出去”
服务厦企开拓国际市场
助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给你们看一下厦门馆,这里有很多有趣的按摩产品。”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一名逛展主播正向粉丝在线“安利”厦企奥佳华的AI按摩机器人2.0。作为厦门市外贸自主品牌(优秀品牌)培育企业,奥佳华品牌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直以来奥佳华坚持自主品牌本地化运营,深挖各地区市场消费者需求,持续迭代推出各类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建设。“拥有一个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企业可以较快速在消费者中提高识别度、创造信任度,增强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奥佳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市场建立品牌形象,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把握更多商业机遇。”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 奥佳华
创建外贸自主品牌特色培育机制,是厦门商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外贸竞争力的积极实践。
早在2021年,市商务局就制定出台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初创、成长、优秀三个层级建立品牌培育库,目前已认定外贸自主品牌企业111家,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管理运营能力。
市商务局牵头建设的“AMOY BRAND”品牌出海门户网站,也在致力培育和推广本土品牌,目前已有151 家自主品牌企业的 6600 多件特色商品入驻,成为“厦门品牌”出海的重要门户。“厦门多元培育优质外贸自主品牌,提升企业出海竞争力”获评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
这种从服务企业需求出发的创新意识,鞭策着厦门商务人在工作中不断打开新思路。
今年5月,“厦门市海联会客厅——走进巴西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推介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8家厦企签下总额超10亿美元的合作订单,有力推动厦门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往来。
“海联会客厅”是市商务局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调动海外联络点资源,推动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的全新平台,迄今已精准服务出海企业95家,推动经贸项目对接71项。
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创新,撬动厦企发展机遇,也是厦门外向型经济行稳致远的生命线。
如今的厦门,已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正向激励支持城市;厦门电子信息产业入选商务部、财政部第二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在服务贸易领域,厦门有13项试点举措在全国、全省首创……创新,正驱动厦门商务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促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激发新活力
多举措促进城市消费结构升级
和功能化转型
中山路与水仙路交叉口,“瑞幸咖啡第10000家门店·厦门”的招牌格外抢眼。今年6月,这家瑞幸咖啡旗下最大的门店选址厦门中山路开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街不“老”。自中山路片区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中山路商圈正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商圈是一座城市活力与魅力的晴雨表,也是市民品质生活的映照。近年来,厦门商务以心换新,优化提升核心商圈功能与布局,加快打造岛外新商圈,建设多层次特色化区域商圈,城市商圈版图持续扩容。仅今年9月28日一天,厦门岛外就有海沧招商花园城和位于翔安的“厦门地铁·觅光里”两大新商业体开业。
商圈越来越多,如何引流提振消费实绩?厦门商务给出的方案依旧与创新有关——打造消费新业态,举办新形式的促消费活动,活跃消费市场氛围。其中,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正在成为表现亮眼的厦门消费新增长极。
资料图
华灯初上,古地石广场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餐饮店里高朋满座,露天音乐会、脱口秀演出现场人声鼎沸,充满活力的厦门之夜洋溢着消费热情。
今年9月,厦门市商务局联合本地主流媒体发起首批“厦夜好去处”评选,古地石、沙坡尾等10个夜经济地标当选,参与投票的市民游客多达数十万,折射出厦门夜经济的吸引力。
首店经济方面,据福建首店发展报告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厦门共吸引234家福建及以上级别首店,居全省第一。
纷至沓来的首店,不仅发挥辐射作用,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回流”线下商圈,其规模化聚集也推动了厦门城市消费结构升级和功能化转型。
更多厦门商务之“新”也在持续带给消费者惊喜。近年来,市商务局结合厦门市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从服务消费者出发,多措并举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厦门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在最近开展的2023年第一批“厦门老字号”认定工作中,厦门率先将在厦台资企业纳入“厦门老字号”申报范围,有力推动两岸老字号行业融合发展。
在厦台资企业纳入“厦门老字号”申报范围
畅通双循环
以供应链创新发展
辐射全国链接全球
食物从农田到餐桌需要供应链,服装从原材料到制造到批发零售需要供应链,厦门制造走向全球同样需要供应链,区域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领域有个“厦门现象”——这里坐拥国内四大供应链运营企业中的三家,这里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这里是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的长期举办地。
厦门何以成为供应链优等生?答案,同样指向创新。
今年10月,首批厦门市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官宣,780家企业上榜。立足强化供应链主体培育,增强供应链发展内生动力,市商务局创立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按照“白名单企业-市级试点企业-全国示范企业”的成长路径培育主体,已形成全国示范企业9家、市级试点企业40家、“白名单”企业780家。
其中,建发、国贸、象屿三家供应链巨头在浆纸、钢铁、铝、煤炭、粮油、棉纺、橡胶、PTA等大宗商品领域的供应链业务居全国前列,为国内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
紧跟数字化浪潮,厦门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的脚步也在不断加速。近年来,厦门成立了全国首家供应链科创中心,先后打造生物医疗、生鲜食材、大宗商品等行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已累计为数十家大中型供应链企业提供供应链增值服务;支持重点企业聚焦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建设创新与应用实验室,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方面,目前已有信和达电子、闽菜味道等10家实验室经中物联评审授牌。
与此同时,厦门也在鼓励供应链示范试点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一批国内领先的供应链发展模式,建发的“纸源网”和“浆易通”、国贸的垂直产业链整合、象屿的多式联运等一批创新模式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典型案例。
一次次供应链创新的生动实践,有力畅通“双循环”,激活厦门发展新动能。随着今年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厦门市商务局正紧抓新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厦门连接打通、相互促进为关键环节,助力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壮阔鹭江潮
改革再出发
厦门市商务局将继续
探路先行向未来
为厦门高质量发展贡献商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