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对台合作上具有区位优势,如果能做好谋划、选择合适的产业精准发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日前,胥和平接受厦门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厦门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具备基础优势,应结合自身特点,着眼全球创新变局,谋划长期发展,下好先手棋。
积极谋划未来产业 有利于城市长期发展
记 者:未来产业是一个前瞻性的布局,在您看来对一个城市发展有什么战略意义?
胥和平: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大尺度的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布局已经开始。
过去传统的由技术、产品主导的产业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而新兴领域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综合下则开始快速增长。所以,积极谋划由新技术引领的一批未来产业,对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深度融合实体经济 培育出新经济增长点
记 者:此次厦门将着力培育的未来产业覆盖面广。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厦门在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高地,有哪些可行路径?
胥和平:从源头上,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波新的改革机遇,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机遇,特别是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结合的问题,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原有产业深度融合,由此培育出新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厦门过去重化工产业比较少,后来的一些新兴产业相对较多,文化创意产业又是一个强项,所以通过新的技术把产业做大做强是一个重要方向。另外,我们要瞄准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未来发展的一些新方向,如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包括智能通信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厦门生态环境好,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好的基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其实也是未来产业培育的一种路径。我们要把产业的概念放开,不仅仅是制造业,在服务业上也有未来产业,这些东西都可以引发很多深度的思考。
结合实际提前谋划 从源头发力新兴产业
记 者: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在发力未来产业,厦门此次提出发展未来产业,在国内大概处于什么位置?根据您的研判,未来产业发展会经历哪些阶段?厦门在此期间该如何发挥优势?
胥和平:厦门未来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来看处于中等靠前,厦门具有自身的产业基础,也有一些独特优势,例如在对台合作上厦门有区位优势。所以如果能做好谋划、选择合适的产业精准发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很多新兴产业要从源头做起,要有原创的成果,要有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要有较好的创新氛围、营商环境等,也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好的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各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发展产业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不同的产业,有些是原创性的创新,有些是应用性的创新,这要看城市具体的定位。例如人工智能,有些地方要做人工智能技术理论,有些地方要发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人工智能应用,还有的要做智能交通、智能生物系统等。一个城市要在什么地方突破,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实际情况和地方发展需要来进行合理甚至精准设计,结合可能拥有的创新要素把创新体系构造出来,建设起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才能比较顺畅地运行。
【人物名片】
胥和平,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原主任、巡视员、研究员。历任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办公厅巡视员等职,现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是中宣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全国自主创新报告团”成员。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系列重要科技战略、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