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对话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创新要闭环 源头支持才有意义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2-09-23

在去年全市招商大会上,和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有过一面之缘,其儒雅、务实、谦逊,令人印象深刻。经过几次沟通,于是有了这次“咖啡之约”。

敲开郑立谋的办公室时,他正和高管开会,见到记者,随即起身招呼。很快布置完工作,他娴熟地泡起咖啡。他师从我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汪德耀教授,硕士毕业后,就前往法国攻读博士,后来到世界顶尖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大学进行博士后,并在跨国药企工作多年;他应邀回国,与留美校友创建厦大生物医学研究院,并组建了国内首个转化医学中心;他破釜沉舟,坚持自主创新,深耕肿瘤精准诊断领域,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国际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彻底摆脱了西方的技术掣肘……然而,畅聊期间,他很少提及个人的辉煌经历,说的最多的是对行业创新的思考,是对企业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10.jpg

艾德生物主营肿瘤精准医疗分子诊断,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肿瘤精准检测细分领域的“领头羊”。目前,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每年超过60万的肿瘤患者使用艾德生物的产品。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发起的国际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艾德生物已连续8年蝉联国际商业试剂盒使用率第一,在这一细分领域,力压罗氏(Roche)和凯杰(Qiagen)。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12.jpg

艾德生物研发的“PD-L1抗体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日前获批上市

公司自上而下,都敬称他“郑老师”

记者:您看起来不太像个企业家,更像是学者或研发人员?

郑立谋:我原本就是学术出身,目前大部分精力也专注在研发领域,所以公司自上而下都叫我“郑老师”。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13.jpg

大部分时间,郑立谋都扎根在研发一线

记者: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当下,不少教授或学者都纷纷出来办企业。从您个人的经历看,您觉得学者办企业长处和短处分别在哪?

郑立谋:难以说长处和短处,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一样。一般说,学者做企业,如果做得很细,那他的世界就会比较窄。如果除了搞科研,还能关注到市场的变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那他的世界就很宽。学者或技术人员做企业,长处在于懂产品、懂技术,但关键是要找到应用端,了解并解决行业的痛点;短板一般在于对市场、法规了解不足,还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14.jpg

公司英文名,来源于“厦门”音译

记者:您在海外已经工作生活十几年,为什么还选择回国创业?

郑立谋:从来就没想过在国外长期呆下去,心里总觉得那是异乡,一直想着回来,做点有价值的事。肿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都是一场灾难。那时精准医疗在海外已日渐成熟,但国内还比较空白。有好想法和经验,为什么不带回国,让国人受益呢?

记者:那为什么会把创业的起点选择在厦门呢?

郑立谋:这里是家乡,情感上就对这里更亲近些。而且,1993年开始,我就在厦大做客座教授,每年都会回来讲课,因此选择回国创业时,顺理成章就是回到厦门。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15.jpg

因为对故土的热爱,我为公司取英文名:AmoyDx,中文为艾德生物。“Amoy”是闽南语“厦门”的音译,“Dx”是分子诊断“Diagnostics”的缩写。希望艾德所有人都能始终铭记,每次努力提升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技术,每次克服困难探索开发产品,都是在给国家和民族的医药产业做贡献,是为了让更多百姓可以用得上更加有效的诊疗产品,为人们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是我们医学人的使命所在。

尊重市场,让创新实现闭环

记者:您在世界顶尖的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又在知名的跨国企业工作过多年,从您的经历看,您觉得国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哪方面的经验最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呢?

郑立谋:创新,无论是美国的研究机构还是跨国企业,对创新都非常重视、宽容和鼓励。自上而下,无论是对创新的投入,还是市场对科研成果的价值尊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的应用(准入),形成一个创新驱动的闭环,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我们正在大力鼓励创新的当下。创新需要闭环,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国内市场内卷太严重,专利的保护和市场准入的体现,都还比较欠缺,导致投入和产出不合理。

以医疗为例,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行业,不能简单以产品直接耗材来定价,而应该以它所带来的价值来定价。一个医疗产品的研发周期要五年,有的甚至更长,期间要经过无数次复杂的临床实验,还有几千万的研发投入,这些都是看不见的成本。完整的链条和体系,才能让创新实现闭环,否则源头的巨额支持就没有意义,造成巨大浪费。尊重市场规律,有价值的产品应该予创新者合理的回报,这样,社会才能进入“投入-创新-再投入-再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市场准入、定价方面,鼓励创新尚未形成一定的联动机制,影响了创新的积极性。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28.jpg

艾德生物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忙碌

记者:艾德生物自成立以来,成长稳健,你们是如何进行创新驱动的呢?

郑立谋:艾德生物5年前在创业板上市,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银奖、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荣誉,已经是国内外公认的细分行业龙头。这些成绩的背后,来源于专业的力量、创新的驱动。公司有厦门、上海双研发中心,倾力打造精准医疗所需的PCR、NGS、IHC、FISH技术平台,常年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5%,至今拥有55项专利授权,核心发明专利同时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授权。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7783.76万元,同比增长14.19%,占营业收入的19.83%。目前,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人员占比再创新高,超过450人,占公司人员比例达41.97%。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42.jpg

艾德生物生产线持续保持生产状态

企业不能成为社会负担,要创造价值

记者:新冠疫情让不少医疗企业受益,艾德生物在疫情之初,积极参与抗疫,并捐出一些抗疫产品,为什么没有抓住机遇,进入该领域?

郑立谋:赚快钱不是我们的目的,为行业创造价值,让更多肿瘤患者受益,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我们更专注自己的领域,精准检测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了,当然,这一细分领域比较特殊,一是专业门槛高,另一个是新药研发落地需要时间,虽然是热点领域,但其市场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者,疫情的发展也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但这期间,艾德生物也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参与我市疫情防控。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43.jpg

记者:创业这么多年,您个人如何定义企业?

郑立谋: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个体,企业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要成为有价值的企业,不仅是盈利赚钱,更重要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企业做砸了,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是对行业的破坏。艾德生物至今研发出20多种行业领先的肿瘤分子检测产品,广泛地服务于国内外大型医院,使数百万肿瘤患者避免了药物的滥用误用,大大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节约了大量的社会医疗成本,有力推动了我国肿瘤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

例如肺癌,其涉及的药物有几十种,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知道怎么用药,艾德生物是这个领域的有力推手。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法规还有待完善,存在标本流失等检测乱象,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伤害患者利益,破坏行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923161844.jpg

与海外同行“PK”,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记者:对于艾德生物的发展,您如何规划?

郑立谋:是骡是马,要拉出去溜溜。目前艾德生物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做到国内领先。接下来,公司要加快国际化步伐,与国外同行“PK”,全力进军海外市场。目前,艾德生物有国际经销商100余家,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香港、加拿大设有全资子公司,在荷兰设有欧洲物流中心,与海外肿瘤专家、医疗机构、中心实验室、药企紧密合作,正持续推进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同时,公司产品以伴随诊断方式参与多家药企原研药物的临床试验,全力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