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十大成果发布 一批重点项目和建设成果亮相海丝中央法务区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2-09-08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十大成果发布

9月7日—8日,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十大成果。

据介绍,这十项成果是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启动以来,取得的近百项成果当中推选出来的,具有较大创新性、较大影响力、较强示范性。论坛上还发布了海丝中央法务区专题宣传片,举行了五批次共29个项目的集中签约,涉及国际组织战略合作,商事海事项目合作,高校、协会(学会)、研究机构战略合作,法务区共建,项目入驻等。这些项目的签署,将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发展增添新业态、提供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37.jpg

本届论坛由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主办,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承办。论坛融入“9·8”投洽会,赋予更多的开放元素、更高的成果期待,被誉为“一次法治建设和法务发展领域的‘投洽会’”。

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沈四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原大法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刘超,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段农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李伟等7位嘉宾,围绕“打造更高水平海丝中央法务区,奋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强省建设”主题进行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增强互动交流,凝聚专业共识,必将有力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务实发展。未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将致力于打造高端法务资源汇聚之区、国际商事海事争端处理优选之区、知识产权保护首善之区、数字政法创新之区,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明确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凝聚更广范围的建设合力,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38.jpg

海西金谷广场海丝中央法务区。

9月7日,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开幕式在厦门举行,现场发布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十大成果。据介绍,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启动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近百项阶段性成果。经推选,十项具有较大创新性、较大影响力、较强示范性的成果脱颖而出。

成果之1>>

加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法治保障和规划引领

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2022年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要点》,以及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均把支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文件,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编制《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总体发展规划》,科学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法务科技创新聚集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数字经济治理先行地。

成果之2>>

海丝中央法务区高端论坛彰显品牌效应

成功举办海丝中央法务区启动大会暨首届论坛、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第一届金融司法协同论坛、厦门经济特区企业刑事合规建设论坛、RCEP机遇与挑战高端讲堂、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讲堂等一系列高端论坛和讲堂,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超过300万人次参加,打造对外交流的平台窗口,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40.jpg

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 。市海丝法务办 供图

成果之3>>

构建全链条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体系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调解中心落地,厦门仲裁委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调解、仲裁、诉讼三大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受理国际商事海事案件821件,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成果之4>>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设立厦门代表处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设立厦门代表处,将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与争端解决组织会员单位及相关商协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高校智库等更为广泛地交流合作,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贸易畅通与投资便利化搭建新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从争端预防到解决的全链条商事法律服务,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提供新选项。

成果之5>>

省市区联建“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首个由省市区三级联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一体,重点打造高能级法务资源集聚的云平台移动端,为社会提供全业务、全时空、智能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已受理法律咨询8.2万件。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1.jpg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成果之6>>

一批知名特色法务泛法务机构入驻

今年以来共落地法务泛法务机构77个,包括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北京中闻(厦门)律师事务所、北京安杰(厦门)律师事务所、上海汇业(厦门)律师事务所、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福建分所、北京国富会计师事务所厦门分所、厦门民唯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等。一批具有法律专业特色以及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机构入驻,有力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成果之7>>

创新国际法律服务矩阵

创新“一平台、五中心”国际法律服务矩阵,即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东盟国家法律查明服务(海丝中央法务区)中心、金砖国家法律服务中心、海丝法务国际税收服务中心、厦门市丝路企业数字化合规服务中心,形成具有海丝中央法务区特色的国际高端法律服务平台,加快涉外要素汇集,强化专业互补,推动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成果之8>>

打造国际法治人才培训基地

聘请专家顾问、拓展智库资源、汇集本地涉外法律人才、搭建开展国际交流研讨平台,设立福建律师学院及厦门金圆集团、美亚柏科等法务人才培训交流基地,中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形成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法治人才培训体系。举办涉外法律业务培训110余场,培训12000余人次。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2.jpg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9月7日开馆。

成果之9>>

法务科技产业效益初显

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发起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生态共同体,联动70余家法务科技上下游企业,拓展、补齐法务科技产业链,年营收突破50亿元,产业初具规模。共同体企业共建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集中展示法务科技前沿成果。

成果之10>>

设立海丝中央法务区首只产业基金

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海丝中央法务区首只法务科技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亿元,计划五年内募集33亿元。集聚市场力量,扶持法务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法务科技创新,培育海丝中央法务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3.jpg

一批重点项目和建设成果

亮相海丝中央法务区

9月7日,海丝中央法务区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分别在厦门落地或挂牌启用。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和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海丝中央法务区巡回审判点、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福建律师学院等多个项目,在厦门正式揭牌。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4.jpg

图片来源:厦门中院

这些机构的成立,对厦门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法治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持续抓活动扩影响、抓项目聚资源、抓产业促发展、抓保障强支撑,推动各项建设稳步向前。

地点

海丝中央法务区

思明示范区海西金谷广场T2栋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6.jpg

位于观音山的海丝中央法务区。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

建设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9月7日上午,位于厦门思明区海西金谷广场T2栋6楼的厦门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挂牌成立。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7.jpg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第一法庭。

此外,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此专门设有海丝中央法务区巡回审判点。

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作为厦门中院专门审理涉外商事案件的专业法庭。

走进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开放式的诉讼服务大厅,分区域规划用于导诉立案、志愿服务、智慧服务、诉非联动、司法协同等;其他办案办公区域共设大中小法庭3个互联网法庭。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8.jpg

图片来源:厦门中院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还专门研发了门户网站——“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以“一个法庭+三个平台+N项机制”的运行模式,深度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进国际商事司法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全方位智能服务。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互联网+司法”,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当事人提供全天候网上立案、异步证据交换、远程参加庭审、在线文书接收等数字化诉讼服务支持;整合多元解纷资源,实现覆盖全流程、有序衔接的在线诉讼、调解、仲裁等运行规则,为当事人提供菜单式解纷方案,满足同步、异步远程调解、文书自动生成、司法确认、一键转立等功能需求。创新司法服务能力,发挥法律服务纽带作用,实现法务资源一站聚集,提供虚拟数字人、24小时视频客服热线、专家委员在线委托、域外法查明等服务,助力打造国际商事审判创新标杆。

微信图片_20220908162959.jpg

图片来源:厦门中院

下一步,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将围绕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的目标定位,主动对接、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推进法务区建设的前端和末端衔接贯通,全方位集聚法务资源、全链条拓展司法服务、全流程运用数字支撑,致力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国际商事司法一站通办平台、国际商事法务创新发展平台,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厦门涉外海事法庭

全国首个涉外海事案件专门审判机构

9月7日上午,位于厦门思明区海西金谷广场T2栋5楼的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涉外海事案件专门审判机构,设有3个审判法庭,集中审理厦门海事法院辖区内的涉外海事海商案件。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0.jpg

厦门涉外海事法庭。

厦门海事法院管辖南自福建省与广东省交界处,北至福建省与浙江省交界处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东海南部、台湾地区、海上岛屿和福建省所属港口,全面覆盖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持续为“海洋强国”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依托智慧法院和法务云平台等技术,全世界的当事人都可以方便地参加庭审、获取海事司法服务。

当前,厦门海事法院正积极探索打造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的新机制,推动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事海商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积极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资源集聚发展规划,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

在厦门海事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中,全国首例涉钓鱼岛海域船舶碰撞案因彰显司法主权,被作为“标志性案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莱顿轮”弃船案因对外籍船员提供国际人道主义保护,获叙利亚大使致信感谢,并入选全国首批八个“一带一路”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还有马绍尔群岛第一投资公司申请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案,直击英国海事仲裁的程序疏缺,促使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修订仲裁规则,该案作为唯一司法案例,入选外交部条法司编写的《中国国际法实践案例选编》。

此外,厦门海事法院有8篇文书入选全球首部英文中国海事案例合集,入选数量在全国海事法院中居首位,大大提升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厦门海事法院将在全国海事法院首创的m“1+7+N”海上枫桥经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涉外海事法庭成立为契机,和法务区引进的涉外高端法务机构和争端解决组织加强协作,对接《新加坡调解公约》新规定,与省、市涉海行政机关和民间调解组织共同打造国际化、信息化的多元解纷平台,进一步推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事海商纠纷诉调对接中心。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提供“全要素”“一站式”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9月7日,由福建省司法厅、厦门市司法局和思明区司法局三级联建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厦门揭牌启用。

来到中心服务大厅,这里设置了12个座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全要素”“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1.jpg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平台实行“统一受理、统一派单”,“线上线下一体办”,能满足群众所需要的各种诉前法律服务需求。以思明区在中心设置的多元调解窗口为例,对属于思明区管辖范围的,可直接分流指派给本区各调解机构办理;超出管辖范围的,通过“12348厦门法网”录入工单,流转指派给全市调解机构,或流转指派给进驻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的各类调解组织办理。

福建省司法厅支持设立的福建省台湾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国际商事海事法律咨询平台、域外法查明中心和法治人才实训基地等四个项目也落地此处。其中,福建省台湾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是福建省司法厅直接设立的便民服务窗口,对申请人提交的台湾地区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能通过软件系统直接进行比对验核,并当场出具报告,做到“马上办”“当场办”。

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依托厦门市金谷域外法查明中心设立,可以免费提供域外法基础查明服务,如委托专家提供咨询服务、查明报告,则按市场化标准收费。

中心四楼是高端法律服务项目区,具有“孵化器”功能。法务机构落户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如果项目发展成熟,会推介引导至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或其他功能区域落户。这也是法务项目创新创业的空间,通过推动高能级法务资源集聚,在中心的平台上共同发展壮大,不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法务生态圈。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2.jpg

中心集“实体、热线、网络”三位一体。据介绍,“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将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造“一带一路”、福建省、厦门市法律服务地图。目前,已组织市律师协会运用全市法律服务资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律师法律服务信息进行梳理,遴选出87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云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

厦门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驻中心。目前共有近400名值班律师参与轮值,率先全省为群众提供7×24全天候的法律咨询服务。12348热线年咨询量超过十万件,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

地点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3.jpg

图片来源:厦门自贸区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

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经济秩序

9月7日上午,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揭牌仪式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举行。

作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英文名:ICDPASO)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设立厦门代表处,将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与争端解决组织会员单位及相关商协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高校智库等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贸易畅通与投资便利化搭建新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从争端预防到解决的全链条商事法律服务,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提供新选项。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5.jpg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是在中国贸促会倡议支持推动下,由中国国际商会联合有关国家商协会、法律服务机构、高校智库等共同发起设立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法务运营平台

招引集聚高端法务泛法务资源

9月7日,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正式启用。

该平台位于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国际邮轮母港“海上世界”三楼,由厦门自贸委牵头,以招商蛇口、象屿集团为运营主体,依托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港航、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海商海事等方面的优势,招引集聚高端法务、泛法务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致力建设一流国际法务集聚区和自贸国际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已有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以及北京隆安、北京安杰、北京中闻等国内知名律所在该平台落地入驻。

【同步】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开馆

9月7日,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正式开馆,集中展示智慧政法、法务科技、社会治理等领域重要科技成果。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6.jpg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9月7日开馆。

据悉,海丝中央法务区以法务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引擎,全力推进泛法律业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目前,法务科技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初具规模,着力打造“两链条(数字政法、智慧法务)、一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的法务科技生态圈。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设立生态馆、品牌馆、联盟馆三大展区,集中展示智慧政法、法务科技、社会治理等领域重要科技成果,引领法务科技重大成果产业化,拓链成圈,为法律服务数字化、科技创新系统化建设赋能。

微信图片_20220908163007.jpg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市海丝法务办 供图

法务科技展馆由市海丝法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指导,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分中心联合罗普特科技集团、厦门市美亚柏科、交通银行厦门分行、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法务科技展馆按照“企业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建设,将充分发挥形象展示、生态聚集、产业窗口等重要职能,深化法务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

当天,还举行了法务科技生态共同体成立仪式,由海丝法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指导,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分中心、罗普特、美亚柏科等单位共同发起。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图片中心 张奇辉 摄(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