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克服出行难、外汇风险加剧、国际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难题, 抢抓“一带一路”、RCEP、金砖创新基地等全球机遇,厦门企业交出了一份外贸高分答卷。
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厦门经济外向度高,稳外贸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非常时期,厦门外贸靠什么念好“稳字诀”、 赢下“逆风局”?逆势增长背后又有何“独门秘技”?现在,跟随小编一起探寻厦门外贸“马车”逆风奔跑背后的故事。
逆行出征 疫情影响
挡不住海外拓市场
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今年5月,金旅客车海外销售副总经理胡辉“全副武装”出现在厦门机场,踏上前往中亚哈萨克斯坦的航班。
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奔赴海外市场,风险极大、困难重重,但如果不去,市场拓展和服务中断,就意味着多年经营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了。
无畏艰险,勇敢逆行。“我们海外销售团队143人,目前有29人奋战在海外市场。”金旅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安敏介绍。
疫情大背景下出差去海外市场,难度加大不少。“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国际航班骤减,境外商务出行成为拓展海外业务的拦路虎。目前海外团队中,80%以上的人员长期在海外深耕,部分同事在国外已常驻近一年之久。”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以埃及为例,埃及是落地签,但目前出差至少要提前半个月做准备,回厦后还要严格实行隔离政策,出一次差前前后后要3-5个月的时间。
抢机票、掐点做核酸、接受隔离……海外出差后回厦,周期也很长。“海外出差一趟真的很不容易。机票‘一票难求’,价格飙涨。只要能买到机票,我们都会让员工及时回厦。”安敏说。
金旅客车海外售后服务工程师唐明对哈萨克斯坦之行记忆犹新。哈萨克斯坦KD项目的60辆18米BRT公交车投入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运营,售后团队圆满完成技术指导任务要返程时,因疫情影响,大量国际航班取消了。最后,他走陆路,坐车到边境附近,徒步从边境回国,入境后开始隔离……“整整23天,这是我最漫长的归家路”。
▲BRT公交车在哈萨克斯坦(图源:金旅客车)
逆势突围 运费高涨
倒逼企业“链”上发力
开拓市场、拿到订单只是第一步,把产品运出去,是另一个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的头两年,集装箱海运价格一度飙涨,出现热门航线“一箱难求”、航运周期不稳定等难题,这也影响着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物流成本上升。宏发股份是全球继电器行业的领军者,产品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宏发股份营销中心订单物流部黄碧丽表示,今年以来,热门航线运价虽仍处于中长期高位,但相较高点时有所下跌。其中,中国至欧美航线的价格降幅较为明显。伴随着船舶周转率的上升,企业出口的海运成本有所缓解。
航运市场风云变幻,集装箱价格回落,滚装船价格又开启了涨势。以沙特为例,沙特是中国客车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相比疫情前,目前的滚装船运价涨了4倍多。
这样的现状,倒逼企业不断寻求解决方案。
金旅客车不断优化配置,发挥集群优势,消化物流成本。宏发股份提前与船运公司签订协议,全力保障物流不间断。此外,为了兑现产品交付承诺,企业开拓多种运输渠道,通过空运和快递等形式,及时完成产品交付。
效率,成为了外贸进出口的核心议题。今年6月,厦门港一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海丰国际EPX1,加上了“电商快线”的属性。它有多快?——效率堪比空运,运费却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一条航线,仅靠泊厦门港和菲律宾马尼拉港两个港口,海运时间被压缩到极限的2天,这在全球来看都十分少见。”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说。
▲资料图(来源:丝路海运)
在厦泉两地做运动鞋生意的李锐,便是这条航线的受益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有一批货,连同其他货主的服装、陶瓷制品、电子产品、玩具,统一装进集装箱,以“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方式发往菲律宾。“原本从发货到境外仓入库,大概要2周,现在时间压缩了一半以上。”李锐说。
花式出海 多点突破
外贸新业态活力足
3月,厦门金华南集团首个海外仓在美国落地。“解决跨境电商发货、FBA中转、退货问题,也可做产品展示,我们也在努力为大件工艺品和家具做分销准备,让海外客户能就近看到我们的产品,缩短了选配货时间,有利于我们吸引新客户、争取新订单。”金华南副总经理林冰冰说,“但我们对海外仓的布局开展晚了一些。”
“晚了一些”的感叹,映照出厦门外贸企业分秒必争、抢抓一切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劲头与努力。
受国外疫情管控放开影响,今年上半年鞋服、包袋出口普遍增长较快,而运动器材、家具等产品受影响较大,特别是运动器材出现断崖式下滑。
金华南的业务范围广泛,其中就包括受影响较大的运动器材、家具等。“运动器材销售下滑得厉害,我们就朝着更轻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去努力,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林冰冰说。同时,在上线美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金华南今年加大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跨境电商平台上架的力度,也加快国内电商渠道建设,努力实现内外销一体化同步发展,上半年公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
跨境电商,是疫情后许多外贸企业保订单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总部在厦门、主营户外产品的乔拓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在亚马逊网站上架销售。“跨境电商平台带来新订单的趋势是显著的,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大进驻跨境电商平台的力度。”乔拓总经理路生军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上半年户外产品的出口,尤其是中高端户外产品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包括高科技面料、中高端的滑雪服、登山服等。在他看来,下半年及明年,中高端户外产品的走势依旧较好。
海外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在新外贸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外贸新业态活力充沛,成为一股有生力量。厦门宏鹏发进出口有限公司,是福建省12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之一。去年7月以来,宏鹏发适时地为中小出口型工厂开展外贸代运营+人才托管业务。宏鹏发总经理丘彪伦介绍说,疫情前外贸企业主要是通过线下如展会等来开拓客户,疫情期间线下展会骤减、国际客商减少,这给中小企业拓客带来极大困难。
创新求进 修炼内功
“厦门制造”扬名海外
跨难关、练内功,以不变应万变。厦门企业加码研发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辆辆绿色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整齐列阵,车前系的红丝带随风飘扬。7月6日上午,62辆金旅新能源BRT公交车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装船发运。这批车辆配备有冷暖空调、全车WiFi、USB接口、无障碍通道等,抵达巴基斯坦后,投入白沙瓦BRT项目中。
▲2022年7月62辆金旅新能源BRT公交车装船发运巴基斯坦(图源:金旅客车)
金旅客车在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领域持续高额投入,不仅掌握核心技术,还及时将创新成果形成产品投向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额约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0亿元,呈稳中向好趋势。”安敏告诉记者。
“爆发式增长!”科华数据海外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说的,是公司的新能源产品。科华数据在电力电子行业深耕了34年,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在全球“碳中和”和能源紧缺的趋势中,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呈现爆发式增长。
“宏发是一家全球性企业,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公司的外贸订单每年仍保持增长。”宏发股份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孙碧育告诉记者。今年2月,宏发股份宣布,企业自主研发成功并已量产全球首款第五代信号继电器,核心技术处于全球领先。
细品厦门“外贸大数据”,外贸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厦门制造”含金量更高——上半年,厦门市出口机电产品975.4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3.2%,具有价值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不少商品的出口规模全国领先,其中,厦门出口钨品11.1亿元,居全国首位;出口十座以上客车12.1亿元,居全国第二。
厦门农产品也不断“走俏”海外。位于翔安的厦门味之素来福如意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把一箱箱高品质速冻毛豆搬上货车,它们即将前往码头整柜装船,预计这几天就会出现在日本家庭的餐桌上。
“今年1月至6月,公司出口额接近1000万美元,同比去年增加17.6%。”厦门味之素总经理助理陈瑞阳介绍说,公司的毛豆出口巴西市场,疫情期间,公司根据当地政策,研发改良微波袋,巴西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也由此增长40%。“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下半年我们预计外贸出口额将增长20%以上。”
厦门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
增强了外贸稳定增长的韧性与活力
今年上半年厦门外贸出口再创新高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外贸韧性较强
上半年,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等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3月份省内疫情对外贸出口也带来较大影响,但随着一系列外贸保稳提质政策措施显效,五六月份厦门出口实现较好增长,显示出厦门外贸进出口的韧性较强。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厦门对前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和东盟均实现较快增长,新兴市场方面成效同样显著,厦门对土耳其出口增长68.7%、对沙特出口增长79.7%,对印度、以色列、阿根廷也均实现四成以上增长。
外贸主体的活力不断释放
上半年,厦门民营企业出口1111.8亿元,增长9.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9.2%;国有企业出口386.6亿元,增长44.7%;外资企业出口760.7亿元,增长7.8%。
厦门正铆足劲迎战“下半场”
千方百计拓市场
企业发力、政策给力
一揽子扶持政策“赋能”外贸发展
接下来,稳外贸举措还将不断“上新”
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开路
环环相扣共发力
预示着厦门外贸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