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海峡论坛明日开幕 厦门为主会场 四大版块共43场活动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2-07-11

一年一会,这是一场从不“失约”的盛会。海峡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又一次把主会场设在厦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将于7月12日拉开帷幕。

从两岸往来屡屡破冰,到如今融合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进入第十四年的海峡论坛是见证更是推动。14年来,海峡两岸的新朋老友年年相约,共叙同胞亲情,畅谈融合未来,结下了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累累硕果。目前,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本届论坛将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继续关注并服务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携手台胞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助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11.jpg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 资料图

本届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安排论坛大会和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版块43场活动,12场设区市活动,线下出席论坛的台湾嘉宾约2000人。论坛组委会邀请了台湾有关政党代表、主办单位代表,以及行业精英、社团负责人、工青妇、乡镇村里、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以不同方式出席论坛相关活动。

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厦门正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作为东道主,厦门将用心用情服务保障好两岸各界来宾,提升服务,做到宾至如归,不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一线牵起两岸情深。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13.jpg

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始终稳健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没能阻挡两岸融合发展的脚步。

这两年,海峡论坛依然汇聚两岸同胞共襄盛举,促进民间合作结出丰硕成果,成为特殊形势下最大规模民间交流大舞台。如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的“云签约”,促成80多个经贸项目对接,总投资额逾人民币30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14.jpg

作为两岸交往的第一站,厦门始终以先行先试的姿态拥抱前来的台商,尽管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厦台经贸交流合作始终稳健前行,疫情冲击下仍逆势增长:

2021年,厦门全市新批台资项目688个,同比增长19.2%;厦台进出口贸易额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9%;新设台湾个体户110户,同比增长13.4%,在厦台湾居民个体户占全省三成。厦门自贸片区打造两岸机电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平台,引进12家知名企业。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引进100多家两岸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应用企业。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企业增至1497家。

作为台商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厦门的许多台企这两年业绩不降反升。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过去一年,厦门台资企业整体逆势上扬,产值平均增长20%到40%。”

青年一代成为

两岸融合不竭动力

自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走进第14个年头,尽管台海形势跌宕起伏,但海峡论坛始终风雨无阻,留下一个个两岸携手发展的动人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17.png

近日,第十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在厦门市和漳州市举办。图片来源:福建台胞之家

每年一届的海峡论坛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参加了每一年海峡论坛的老台商吴家莹,深耕厦门20多年,从建材起步,生意风生水起。他直言,“海峡论坛承载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梦想,推进了两岸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这场盛会里,两岸同胞畅叙亲情的约定从未改变,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步伐从未停止。”

台青范姜锋已五次参加海峡论坛,并通过论坛结识一群大陆青年共同创业,从“追梦人”到“摆渡人”,他创办的服务公司协助7000多名台青到大陆交流,帮助300多名台青、150个项目在闽落地。感受到“第一家园”魅力,范姜锋把海峡论坛主会场所在地厦门称作“台湾青年到大陆逐梦的首选地”,“这里如此精彩,我们怎能不来?”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19.jpg

近日,范姜锋等台胞被聘为“湖里台胞说”理论宣讲团成员。图片来源:湖里台胞缘地

“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被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所吸引,台湾青年赖淑珍告别家乡,跨越海峡而来,在集美城内村一待就不想走了。去年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她背着个吉他前来,边弹边唱这首特意为大陆村庄写的歌《城内之歌》,讲述两岸融合故事。“没有生疏,却有温暖,不似离家,仿若归家。”眼见大陆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厦门惠台政策礼包不断,赖淑珍也动了创业之心,在厦门成立新媒体公司,取名“青青之约”,“寓意两岸青年一起赴乡村振兴之约”。

台湾青年徐韬,去年底站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演讲台上,分享创业故事。这个和大陆合伙人一起登上“胡润百富U30中国创业领袖”榜单的台湾小伙,动情地向对岸青年发出邀约,“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21.jpg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 资料图

如果说前几届的海峡论坛,关注与服务的对象更多是已有根基的台商,那么这些年,论坛的大舞台已经交接到年轻一代手上。

两岸青年被广邀而来,他们相互切磋、增进了解,畅谈梦想、携手并进。青年融合成为海峡论坛最大亮点之一,各种活动精彩纷呈,每一届海峡论坛结束后,都会掀起新一波台青“登陆潮”。

“已经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衔接的时刻。”吴家莹说,“厦门这片热土创造了很多条件和机会,让更多新生一代融入两岸融合的时代大潮,成为源源不绝的后续动力,这就是两岸未来的希望。”

站在对台最前沿的厦门,敞开胸怀迎接这一拨拨前来的台湾青年,从场所、资金、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们在厦逐梦。这一年来,厦门新增2家福建省级台青就业创业基地,将6家台青创业平台纳入“创业大本营”规划。全市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达到30个,其中7个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23.jpg

惠台政策

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

在许多台商看来,海峡论坛搭建起的平台,不仅让两岸同胞坐下来握着手畅叙乡情,发布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更是体现出大陆对台的巨大善意。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三届论坛共发布数百项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涉及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给台湾同胞带去更多看得见的利益。循着海峡论坛时间线会发现,历年发布的惠台政策,几乎都已实现。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025.jpg

思明区延伸“3+3+n”涉台服务模式,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先后成立思明区台湾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入驻台胞警务服务站。图片来源:思明快报

作为海峡论坛的主阵地,厦门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两岸一家亲”理念,聚焦台胞台企所需所盼,不断送出惠台大礼包。出台《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以及金融、农业、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的一系列促进厦台融合发展的惠台利民措施,稳健深入推进。

厦门的惠台大礼包,既迅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又充分体现厦门的对台特色优势,推出许多创新举措。厦门“惠台60条”中,有33条措施是厦门在大陆率先推出;厦门“融合发展45条”中,有21条措施是厦门率先推出,或是对福建“融合发展42条”的延伸拓展。

“正是这种善意、诚意与主动,让越来越多的台胞愿意到大陆来、到厦门来,与大陆同胞一起为未来打拼。”吴家莹说。

目前,超过12万名台胞在厦门工作生活,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众多台胞主动当义工、参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入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