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与企业共商发展、共谋未来 思明、湖里这样做→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2-06-13

问需于企共商发展 助企纾困共谋未来

思明区召开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

6月10日,思明区召开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不同类型企业、市场主体代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坚定企业信心,和企业家共商发展、共谋未来。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757.jpg

图片来源:思明快报

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今年以来,思明区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全面顶格、应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新增出台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并迅速推动政策发力见效,持续兑现减税降费等各项优惠政策,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等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政企互动交流

分析研究问题

思明区坚持问需问计问政于企,致力于开一场高效务实的座谈会。企业家开门见山、畅所欲言,结合企业和行业发展现状实际,就实体经济、数字产业、体育产业、商贸流通业、文旅经济、教育事业、建筑行业、法律服务业等企业个性和行业共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围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养引进留住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交流互动中,思明区带领相关部门与企业家一起分析研究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升促消费活动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759.jpg

图片来源:思明快报

根据代表发言,思明区现场梳理记录了25条意见建议,要求各部门联合街道对企业家建议进行全面整理吸纳,认真协调办理企业家提出的个性问题,及时反馈,并针对共性问题研究政策、形成方案,推动问题解决。

思明区表示,民营企业为全区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企业家是建设思明的“城市合伙人”,代表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企业家朋友关心思明、热爱思明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思明区将积极构建良性政商伙伴关系,加强政企互动交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切实贴心的服务。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把帮扶企业当成重要工作来抓,护航企业在思明做大做强,为厦门、思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用好政策工具

激活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思明区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简化资金兑现流程,加快兑现惠企纾困资金,全力稳住市场主体。1-5月累计退税11.8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累计退税5.8亿元,同时兑现各类惠企资金9.25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0.jpg

座谈会上,思明区介绍了今年以来的助企纾困政策、情况,并分发《2022年思明区经济发展政策汇编》。

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同时,思明区持续推出自选动作,进一步加强助企纾困的力度,根据区情实际陆续出台《思明区应对疫情帮扶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思明区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若干措施》《思明区政策性融资担保实施意见》《思明区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以真金白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以及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进行补贴帮扶,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目前,思明区共有产业扶持政策29项,主要涉及总部经济、金融科技、企业引进人才、软件信息业等。座谈会上,思明区作出承诺,将全面顶格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要求,政策工具箱会始终紧贴企业需求,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升级。

参会的企业代表既有深耕思明数十载、从无到强的老朋友,也有以思明为新起点、开启奋斗征程的新朋友。会上,思明区持续释放区委、区政府与企业、企业家同在的强烈信号,强调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进一步为企业增强信心、提振士气,勉励企业与思明一起正视困难,在危机中稳住自身、练好内功,以自身韧性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向未来蓄能。

最后,思明区对机关干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区工商联要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各部门、各街道党政领导要主动在企业家面前亮相,更加坚持问题导向、企业需求导向,更加务实深入服务企业,共同为思明的企业发展、产业提升创造更优环境。

共谋发展 共克时艰

湖里区每周五举办“企业接待日”

一对一倾心服务,面对面答疑解惑。在湖里区,每周五下午举办的“企业接待日”已成为政府和企业间的“约定”,双方共同探讨生产经营问题,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5月底,湖里区探索完善了“一站式”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设立了线上线下协同的企业服务中心,定期开展每周一次政企交流“企业接待日”活动,24小时服务专线提供全天候“店小二”“保姆式”企业服务。目前,11家企业在首场接待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已陆续得到解决和回应。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1.jpg

5月27日下午湖里区举行首场“企业接待日”。图片来源:湖里头条

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的根基。湖里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事事有回应

8家企业面对面提问

行业学者和专家倾力解答

“供应链融资成本高,能否设立供应链产业基金,为本地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这几年是供应链行业的窗口期,企业面临行业洗牌,政府能否给予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10日下午的“企业接待日”俨然像一场课题研讨会,除了国贸股份、象屿股份、建发股份等8家供应链龙头企业,建行湖里支行、中物智联、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带着解决方案来到现场。这场研讨会的课题就是“供应链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2.jpg

图片来源:湖里头条

“企业接待日”已成为政企间的“湖里之约”。据了解,每次接待日都由一名区主要领导主持,涉及接待事项的区部门列席,共同接待8家左右企业。活动围绕政策咨询、问题诉求、意见建议等,企业可通过线上预约或线下接单的方式报名参与。

线下有温度,线上有速度。湖里区以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各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区直各部门,设立24小时服务专线(5785898),辖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任何困难或问题,均可致电咨询。企业服务中心将协同职能部门限时研究、限时决策,政企直通,永不断联。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3.jpg

湖里区“亲清一家人”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不久前,湖里上线了“亲清一家人”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反映的诉求可通过分级响应机制流转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理,形成受理登记、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定期回访和统计分析的“闭环+协同”解决机制,切实做到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办理有力度。

件件有着落

上一轮17条问题已办结

剩余10条将滚动办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现有空间已无法满足需求,这是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里不少企业面临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协调和整合空间资源,为企业扩产和发展提供空间保障。”5月27日,园区负责人林国松在首场接待日上提出诉求。

最近,林国松听到了来自湖里区发改局的好消息——针对园区企业运营载体不足问题,他们已根据实际进行规划,新的产业园正在筹建,园区建成后拟以“先租后售”形式为企业提供空间。

“在接待日上,我们的困难能直接反映给相关部门,并且及时得到有效反馈,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决心。”林国松表示。

据了解,上一轮“企业接待日”后,共收到来自11家企业27条问题诉求和政策建议,其中已办结17条,10条仍继续滚动办理。

“企业提出的诉求和建议,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中,摸清行业内在规律,科学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构建行业良好发展生态。”湖里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4.png

在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服务、政企互动等9大板块服务。图片来源:湖里头条

企业至上、服务发展。在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服务、政企互动、政企直通、人才服务、企业成长、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党建服务、专业服务在内的9大板块服务,全方位、一站式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

【链接】

“企业接待日”预约通道

企业可通过“湖里头条”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专栏登录“亲清一家人”平台,报名“企业接待日”,搜索助企纾困政策。

(温馨提示:用户需提前注册“i厦门”法人账号,并用该账号登录。)

第一步

微信图片_20220613154322.jpg

扫描二维码进入“湖里头条”公众号。

第二步

微信图片_20220613153806.png

通过“企业服务”专栏报名“企业接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