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大厦栋梁 | 多方携手,成立产学研基地!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在厦发展

内容来源:投资厦门 时间:2022-06-08

汇聚校友力量 助力特区创新发展

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晋级赛(厦门赛场)将于6月20日在厦门市清华海峡研究院举办。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厦门市招商办、厦门市委人才办、湖里区政府、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清华大学厦门校友会、湖里区委组织部、湖里区商务局、火炬高新区创业中心共同承办、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支持。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0.png

近日,厦门市招商办主办的“投资厦门”采访了几个参赛项目的团队负责人,从项目内容和校友观点来看产业发展的创新之力。今天就来了解下文体科技与创意产业赛道的部分项目。

近几年,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厦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正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一些创业项目也瞄准了这一新兴领域。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2.jpg

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晋级赛厦门赛场就有这样的团队——国文行科,参赛项目为科学化修复保护的产业化探索。团队主创拥有丰富的保护修复领域的学习经历与工作经验,并有清华材料学院与清华美院两大学院的学者教授鼎力支持,以及法国国家博物馆级修复专家的实力加盟。今年,国文行科与清华海峡研究院成立了艺术品检测与修复研究中心。近期,该中心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建立文物保护科学与工程研究实践基地, 推动行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

数字化智能技术

广泛应用在文物修复保护上

“很多民众看到的文物修复一般是视觉部分的美学补全,这其实只占了修复保护整个流程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国文行科董事长邢航向记者介绍道,文物的科学化修复保护,是一种在传统古典修复基础之上将修复手段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模块化的新兴产业,也是一门集考古学、历史学、美学、造型艺术、化学、光学、材料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于一身的新型交叉学科。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3.png

18世纪《宗喀巴大师》唐卡虚拟修复保护分层分析。(图片来源:国文行科)

据悉,目前团队主要有两大业务——实际修复保护和虚拟修复保护。其中,实际修复保护注重客观性及科学化支撑,前期运用大量的科学检测与仪器分析,对文物进行背景调研、检测诊断,全面了解文物特性,在后续方案制定和方案细化中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如修复工艺的筛选和修复材料的筛选等,最终方可进行修复实践和预防性保护。虚拟修复保护则是指数字化智能修复,是国文行科现阶段经常应用的。这个操作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并借助仪器和算法达到的,可以在美学性修复和预防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不接触文物和艺术品的情况下,用软件模拟出不同门类文物的修复操作过程和修复结果,一是可以便于修复师和相关单位对方案进行直观的评判和优化,二是可以利用3D扫描、建模和打印技术在无损的情况下完成文物美学补全。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4.jpg

国文行科与清华海峡研究院成立了艺术品检测与修复研究中心。

“万物皆数,文物的数据资源是很珍贵的。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可以直接研究和接触文物这一优势,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留存它们的完整信息,不论是可视化信息还是不可视化信息。数据的运用也有无限可能,既可以达到精细化复制,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也可满足濒危文物的保存需求,还可以作为文物数字化的留存档案,记录保存文物经历的所有的修复保护操作与更改信息,为将来文物研究与虚拟博物馆做准备。”国文行科总经理王冠一说道。

厦门文化资源丰富

利好科学化修复的产业化

作为新兴产业的探索者,国文行科刚刚落地厦门,目前在清华海峡研究院建成修复研究中心。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5.jpg

著名侨乡集美(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选择厦门,是因为这座城市适合发展文物科学化修复保护产业”,邢航说:首先厦门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历史人文特色的侨胞建筑。其次是厦门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既能紧密联系东南亚各地,也是海峡两岸交流的中枢,不论对于艺术品流通还是文化沟通,都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福建省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木雕、瓷器享有盛名,国文行科不仅擅长绘画类文物修复,雕塑类及木器类文物方面的修复保护也是团队强项之一。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国家到福建省和厦门市等各级政府部门都很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层层出台了支持政策,涵盖了文物活化利用、文保科技创新和文化数字化发展等,有力推动了科学修复保护的产业化探索。

与厦大联和成立研究基地

促进行业发展,培养人才

不久前,厦门大学与清华海峡研究院携手签约,建立产学研融合一体的文物保护科学与工程研究实践基地。

"我们联合成立这个研究实践基地,将面向国家文物保护修复的重大需求,瞄准其中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厦大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导朱展云表示:“厦门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文行科具有很强的清华背景,因而我们立足福建放眼全国,希望为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做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608162817.jpg

厦门大学 (图片来源:思明快报)

邢航告诉记者,目前科学化修复保护行业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科上有一些院系级别的实验性建设,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修复学院,行业标准建设还有待加强。“我们与厦大共建研究实践基地,相当于把公司产业、实际项目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连成一体,实现科研项目从实际产业项目中产生,再把科研结果运用回实际中,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形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希望可以对国内科学化修复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个联合基地,对于行业的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物的保护修复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强大的科研力量来引领。”朱展云教授说,厦大的文物保护团队,以及国文行科研究团队,具有一流的研发能力,在文物材质工艺、文物病害机理、文物保护材料、文物修复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每年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因此很多先进技术在这个联合基地都能够实现很好的落地,与实际的保护项目进行深度的对接。“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提升文物保护修复的效果,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文物保护修复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