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又一涉海项目投产 鱼鳞鱼皮也能变废为宝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2-05-23

生活中,鱼鳞大多被当成厨余垃圾,一丢了之。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却把鱼鳞“变废为宝”,从中提取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蛋白质。近日,该企业一条基于生物发酵技术对废弃鱼鳞、鱼皮和海藻开发利用的生产线正式投产。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26.jpg

图片来源:一阳生

这条名为“海藻酵素和胶原蛋白肽及其高值产品生产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生产线,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从蓝色大海里提取有价值的原料,通过深度萃取、精准发酵生产健康食品。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27.jpg

截图自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作为重点涉海项目,该生产线的投产得到了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以下简称“市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就在去年年底,这一项目入选2021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相应财政资金补助。市海洋局表示,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可以更好发挥海洋经济项目产业带动效应,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用专利技术生产新产品

走进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大型酶解罐、发酵罐映入眼帘。“这里正在对粉碎后的原料进行酶解、发酵。”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梅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28.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29.jpg

元之道生产车间。图片来源:一阳生

把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的胶原蛋白肽配方产品,是这条生产线的最大亮点。“胶原蛋白肽以鱼鳞、鱼皮为原料,充分利用了水产加工的废弃物,做到变废为宝。”徐梅说,项目投产后,利用水产加工废弃物生产胶原蛋白肽,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污染。

目前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专利技术,组建了海洋肽研究部,与集美大学共同进行海洋资源发酵制品的工艺研究,并开发出全自动高通量生产设备,申请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31.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32.jpg

部分海洋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图片来源:一阳生

此次投产的新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项目转化海藻酵素和胶原蛋白肽生产技术成果,共建设酵素液、酵素粉、肽粉、酵素液体饮料、酵素固体饮料生产线共5条,生产高活性、高价值的海藻酵素液、酵素粉、胶原蛋白肽粉、酵素、肽液体及固体等产品,投产后预计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开发的发酵营养素系列产品、酶解胶原肽等多肽产品,可以更好被人体所吸收,符合大众对健康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立足于微生物的研究与运用,目前是国内知名的生物发酵产业化解决方案制造商。

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创新与研发。据悉,该公司已获得各种专利上百项,是目前全国少数的具有从自主菌种、发酵工艺到功能验证完整知识产权的生物发酵企业,目前正在参与制订多项行业标准。

新生产线的投产,正是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海藻酵素和胶原蛋白肽及其高价值产品的研究,对海洋资源在生物领域的创新运用。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33.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34.jpg

资料图。图片来源:元之道

为了助推项目研发,市海洋局帮助联络专家,对胶原蛋白肽在筛选参数、关键点的优化组合等方面给出优化建议;同时,推荐科研院所协助企业破解技术难点,逐一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

“我们起步于厦门、发展于厦门,未来也将扎根于厦门。”徐梅说,七年来,企业稳步发展壮大,从一家小厂逐步变为现在拥有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智慧工厂,由一家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厦门市“三高”企业、厦门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殊荣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离不开厦门市优越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市海洋局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据悉,项目投产后,企业预计可增加就业岗位上百个,同时和沿海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企业形成联动,带动上游海洋养殖业增收,提高厦门在高端海洋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企业名片】

微信图片_20220523155335.jpg

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企业开发的发酵营养素系列产品、酶解胶原肽等多肽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产品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销售业绩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企业成立以来,就专注发酵行业的研究和衍生领域的探索,拥有“菌种、发酵设备、发酵技术、效果验证”全套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多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筛选的专利菌株植物乳杆菌“YYS-06”、东方醋酸菌“YZD-09”已申请国家专利并通过菌种鉴定,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