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招商干将林晓龙:金融招商是“缘分” 背后则是专业和坚守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1-12-14

  位于两岸金融中心片区的航空古地石广场,投入运营近两年,聚集了158家私募基金类企业,基金规模近180亿元,已成为一座“高颜值”的基金小镇。作为小镇发起组织人之一的林晓龙,经常到小镇与企业深入交流,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政策辅导。“私募基金是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但基金相关的很多政策比较细,我们向企业当面宣导政策,就能让他们更安心地在厦门落户、展业,也更好地为厦门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活水。”市金融监管局行业发展处副处长林晓龙一边说着一边赶往下一个行程。

微信图片_20211214160906.jpg

市金融监管局行业发展处副处长林晓龙(右二)向客商介绍古地石基金小镇。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金融招商、金融人才、企业上市、金融创新……手机日历上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林晓龙穿梭在不同色块标注的日历行程中,奋力奔跑,跑出了金融强市的“加速度”。

  金融政策“活字典”

  打造厦门金融名片

  近年来,各地金融招商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金融招商的主力,林晓龙专业过硬,几年来牵头起草了厦门市“1+1+N”的金融发展政策,面对稍纵即逝的招商机会能准确甄别项目质量,迅速高效拿出一揽子落地服务方案,被同事们称为金融招商政策的“活字典”。他主动策划推动在各区打造特色基金小镇园区、金融科技产业园,形成金融创新平台载体。如今,古地石基金小镇已“一房难求”,成为厦门金融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2015年以来,他负责的私募基金发展领域基金注册规模在厦实现了 “翻三番”,已近3500亿元,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基金、S基金和外资基金在内的种类齐全的基金图谱。

  在林晓龙看来,金融招商是“缘分”,既有“一见钟情”也有“好事多磨”,但在这“缘分”的背后是专业和坚守。

  今年3月,准备到内地几个城市考察选址的一支外商基金团队从香港飞抵福州,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林晓龙获悉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该团队,进行了半天的视频会议,该团队当即决定落户厦门,不再到异地考察。随后,林晓龙的团队按照“清单制”与客商准备项目材料,等隔离一结束,客商直接来厦门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短短半个月便成功落户。

  一直以来,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市金融监管局的重要工作,从2013年起,林晓龙就开始参与推动两岸特色金融机构落地,他所参与筹备的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两岸合资券商金圆统一证券、首只全国性台商基金等先后在厦取得“零突破”。

微信图片_20211214160908.jpg

图片来源:厦门古地石基金小镇

  提供精准服务

  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抢时间”

  近两年,厦企频频登陆资本市场,厦门市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作为市上市办负责人的林晓龙最近正在起草关于推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措施,“我们快一步,企业上市的步伐就能快一步。”林晓龙说道。

  就在采访期间,同事们给林晓龙发来好消息:厦门市某“三高”企业正式拿到证监会批文,即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在前不久,林晓龙还在为该企业上市奔波,通过发函协调、积极与异地主管部门沟通,帮助企业在上会前两天及时拿到了相关合规证明,保障企业顺利过会。多年来,林晓龙经手服务的上市公司及后备企业超50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林晓龙还积极推动沪深两大交易所在厦设立服务基地,创新提出设立“企业服务日”机制,邀请企业走进基地,近两年服务日已举办10余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也坚持服务不中断。此外,他还组织对近400家上市后备企业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服务。

  在繁忙的工作中,林晓龙还不忘学习提升,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金融是一个常学常新的领域,我们在推动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尝试了很多新的模式和方法,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名片>>

林晓龙,中共党员,市金融监管局行业发展处副处长。2020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个人。

  声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我将继续奔跑奋斗、敢于创新、力谋发展,做特区金融事业的建设者,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