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大两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综合厦门大学、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11-18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厦大此次有两名教授当选

厦大此次有两名教授当选,分别是:57岁的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从事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53岁的厦大化学化工学院谢素原教授,从事无机化学研究。

从简历上看,厦大两名新增院士都是“60后”,毕业于厦大。

林圣彩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09.jpg

林圣彩教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林圣彩长期从事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原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他和团队揭示和阐明了细胞葡萄糖感知器并偶联调节代谢稳态关键激酶AMPK和mTORC1的原理,提出葡萄糖本身能作为信号、“物理性”地调控代谢平衡的新概念;发现脂肪吸收和利用的新途径;揭示了生长因子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和糖脂代谢途径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发现了交感神经调控机体应激产热的新机制。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为了解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理论和新策略。作为葡萄糖感知领域的主要引领者之一,他两度受邀撰写长文综述,系统总结AMPK和葡萄糖感知的研究进展。成果入选201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获2017 年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邹承鲁研究论文奖”、2017 年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十大最具影响力研究奖”和2018年度“Cell Metab最佳论文”等荣誉。

林圣彩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之后赴美读书,1991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

2001年,林圣彩回到厦大,2003年出任厦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林圣彩个性十足,为人正直,有人曾经形容,“对于以平和著称的厦门大学来说,林圣彩的到来,犹如一头公牛闯进瓷器店,经常会听到因为他而引发的噼里啪啦脆响声。”林圣彩长期从事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原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他的太太李蓬教授2015年当选院士。

谢素原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12.jpg

谢素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林圣彩长期从事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原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他和团队揭示和阐明了细胞葡萄糖感知器并偶联调节代谢稳态关键激酶AMPK和mTORC1的原理,提出葡萄糖本身能作为信号、“物理性”地调控代谢平衡的新概念;发现脂肪吸收和利用的新途径;揭示了生长因子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和糖脂代谢途径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发现了交感神经调控机体应激产热的新机制。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为了解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理论和新策略。作为葡萄糖感知领域的主要引领者之一,他两度受邀撰写长文综述,系统总结AMPK和葡萄糖感知的研究进展。成果入选201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获2017 年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邹承鲁研究论文奖”、2017 年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十大最具影响力研究奖”和2018年度“Cell Metab最佳论文”等荣誉。迄今为止发表论文110余篇,他引次数达10000余次,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 Metab、Nat Cell Biol、Cell Res和Mol Cell等发表论文57篇。自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应邀在FASEB、EMBO,以及国内多个学会举办的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曾担任苏州冷泉港Cancer & Metabolism、 AMPK 国际研讨会共主席;被Nature出版集团邀请作为大会共主席承办其在中国的第一次细胞代谢会议。

谢素原,出生于1968年,1999年毕业于厦大,获博士学位;曾赴美从事纳米材料课题的访问研究。

2016年,谢素原课题组获得2015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们研究的课题是富勒烯。富勒烯家族因为有笼状的纳米结构和不寻常的特性,被誉为材料界的“纳米王子”。不过,它家的一些兄弟十分任性,“活蹦乱跳”一刻也不停息,谢素原小组的贡献就在于利用氯原子,把它们稳定下来。

已经得到证实的是,富勒烯在太阳能、超导、药物、微电子等邻域都具有应用潜力,它还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譬如说,富勒烯应用于化妆品,防衰老、消除自由基等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详细名单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51岁,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19.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1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2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3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4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6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7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8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29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30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32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11118164233 拷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