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集美区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拉开大幕,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吹响再出发的号角。
集美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集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的重要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区上下牢记使命担当、满怀激情奋斗,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升级中蝶变发展,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集美答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美区将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跑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的“集美加速度”。
五年来,集美城市面貌持续刷新,城区面积不断拓展。图为集美新城。林志杰 摄
从严治党 强化责任担当
首推“金点子”用心办实事
牢牢把握旗帜与方向,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五年来,集美区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区上下高举旗帜、同心奋斗,在防抗“莫兰蒂”超强台风、保障金砖厦门会晤、新冠疫情防控等考验中交出过硬答卷。
五年来,集美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精准有力整治腐败问题,一线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今年,集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首创推出“我有金点子·集美更美好”线上实践活动并获肯定推广。
活动聚焦社会治理,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先后围绕“停车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公交路线优化”“居家养老”等不同主题,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真正让“金点子”成为城市治理“金钥匙”。疫情期间,“金点子”活动迅速开展清除“蚁穴”、筑牢疫情防控堤坝专项行动,发动全区干部群众找问题、出点子,防堵疫情防控漏洞,这种主动出击、落实落细的工作作风,受到百姓的广泛点赞。
集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图为市民在杏林湾水上自行车道休闲健身。
内外兼修 深化跨岛发展
百万人口“用脚投票”选择集美
以前是集美人搬到岛内住,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岛内人、外地人到集美安家落户。2020年,集美区人口规模突破百万,成为岛外人口最多、同时也是省外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行政区。优美的宜居环境和逐步完善的城市软硬件,吸引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选择集美。快速增长的人口,也成为集美践行“跨岛发展”战略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作为“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和受益者,集美主动融入“岛外大发展”格局,紧抓机遇寻找突破发展瓶颈的“金钥匙”。集美新城实现“十年集聚成城”,马銮湾新城建设拉开框架,集美东部新城即将破题——五年来,集美坚持建管并举、内外兼修,城市面貌持续刷新,城区面积不断拓展,成为厦门市跨岛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抓项目建设、抓征地拆迁——为了给新城发展腾挪空间,集美大力实施整村征拆,五年完成拆迁520.9万平方米、征地4.5万亩,新建安置房493.9万平方米,在2020年全市各区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及土地房屋征收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
集美的跨海地铁。林志杰 摄
交通不仅是城市的动脉,也是重塑城市格局的一种巨大力量。在集美,“两环六纵六横”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多条地铁线在这里交会,让集美率先迈入地铁时代。
聚焦新城建设、城市配套,集美想方设法破解“停车难”,实施“六线六片”景观提升工程,五年新增公共停车场32处、停车位7591个,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完善优化。
五年来,集美的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成功举办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两岸龙舟文化节等高规格品牌活动,成为影视拍摄热门取景地和产业投资聚集区。
创新引领 加速产业升级
构筑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塔吊如林、机械轰鸣——近日,在软件园三期东片区C03地块,项目地下室结构施工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项目于今年3月中旬开工,预计于明年春节前封顶,项目建成后将作为IT领域领军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软件园三期C区片区景观。
被称为“厦门硅谷”的软件园三期是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跨岛发展的新引擎。最新数据显示,软件园三期已交付340万平方米研发楼及公寓楼,在建项目总面积260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员工4.5万人。
在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大局中,集美瞄准“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围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为主的“6+N”重点产业链群,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集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机械装备业迈向“智造”,金龙、正新等4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百强;加快创新企业、人才聚集,累计入库“三高”企业633家,占全市21%;推动企业上市,2020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占全市增量的38.46%;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全区研发投入水平位居全省非基本财力保障县(区)第三名,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均位列全市第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首创开设“一站式”惠企窗口,“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9.2%,2020年营商环境评估总指标居全市首位;创新“基金+基地”金融服务模式为产业赋能,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已达1075亿,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跻身全国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前三强……一系列亮眼成绩单,反映出集美加快创新引领、致力转型升级的决心和行动。
在前行奔跑的过程中,集美始终牢记新时代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深化改革的集美之路。作为全省唯一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落深落细两岸经贸合作、台胞福祉保障、两岸人文交流等各项措施,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生态优先 守护城市高颜值
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溪水潺潺、百草丰茂,红灰相间的步道在瑶山溪两岸蜿蜒前行。作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重要的“生态绿廊”,瑶山溪改造工程(枋塘溪—旧324国道段)眼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1月完工投用。瑶山溪全线改造完成后,将串联起灌口风景湖公园至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一路的风景,形成一条“山海相连”的观光旅游慢行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好所在”。
灌口田李溪流域。林志杰 摄
集美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日前,集美区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生态转型”;推动绿色环保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咨询、监测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在集美区,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集美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空气质量、环境水质等专项整治行动。集美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微站和中科院城环所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用大数据打造实时监控的“千里眼”;创新“大气环境污染源移动走航监测”,实现道路扬尘精细化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治水”是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一环。集美持续深化流域整治,依托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建立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快捷处置的全流域污染源“一张网”管控防护体系,率先成立厦门市首个区河长办检察室,强化对区域水生态环境管护。为破解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设计+施工+三年运营管理”一体化采购的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模式,一揽子解决了工艺选择、运行管理、达标排放等问题,获评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聚焦民生 提升城市品质
高位嫁接引进名校名医院
金秋九月,在集美新城核心区,备受瞩目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正式开学,成为厦门教育“名校跨岛”的一张新名片,也让集美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升级。距离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不远,由原侨英中学、白石小学等提升整合而成的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也已投用,并加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集美分校”牌子,大大满足了周边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据悉,过去5年,集美区共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33770个。
今秋开学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林志杰 摄
新学校、好学校越来越多,折射出的是集美区加快民生补短板、努力提升城市品质的不懈努力。围绕百姓所需,集美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交通、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引入高端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性住房快马加鞭建设……每年,集美区都会发放一大波“民生大礼包”。数据显示,五年来,集美民生支出合计244亿元,年均增长5.6%;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8万套;4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标人群参保率100%。
正加快建设的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林志杰 摄
今年国庆期间,落地集美的省市重点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仍在加班加点施工。项目定位为国内一流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力争在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进一步均衡岛内外医疗资源。包括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在内,集美正努力推进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太保家园厦门国际颐养社区等多个高能级项目,加快实现“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以人文集美为引领,集美区大力传承弘扬以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内涵的“一精神三文化”,五年来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城市氛围更加温馨宜居,让集美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成绩单】
●2017-2019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入选全市唯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获批省级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
●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颁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图片来源:天下集美
【大数据】
●“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20年经济总量跃居岛外各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排名全市第一,连续六年新增“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全市第一。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辖区刑事警情降幅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
●2020年辖区常住人口达103.7万人,居全市各区第二,集美成为10年来全省人口增量最多的县(区)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