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人工智能传授运动技能 大数据提升健身效果 厦企掘金“智能健身”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1-08-17

  8月中旬,位于厦门软件园三期的数智引力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即将推向市场的智能健身镜产品。这面由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健身镜,从外表上看是一个显示屏,其实大有乾坤——不仅内置海量健身内容,还善于“找茬”,实时反馈健身者在训练中的力量表现。公司正在研发的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纠正锻炼中的错误动作,打造沉浸式的居家健身体验。

微信图片_20210817163202.jpg

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即将上市的智能健身镜产品。厦门日报记者 陈璐 摄

  这是健身智能化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居家健身的盛行,智能健身行业按下发展快进键。就在近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厦企如何发力智能健身这一新赛道?智能健身带来哪些新体验?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镜子变身“健身私教”

  数智引力的创始人林承瑜是健身爱好者,两年前,他注意到美国市场兴起的智能健身镜产品。“这面镜子好比在家庭中打开了健身房的大门,在上面可以看到大量健身教程,还可以对自身力量训练进行AI指导与评估。”

微信图片_20210817163203 拷贝.jpg

IM-BOBY健身镜亮相2021体博会,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图片来源:IMBODY健身镜

  去年疫情突袭,居家健身成为新风尚,林承瑜决定自主开发一款智能健身镜产品。除了硬件之外,他更强调互动性,通过AI互动机制,让健身镜成为用户的家庭教练。

  “我们在镜子上增加了一对智能力臂,用户训练时,AI算法可实时反馈训练者的动作力量,并通过对每一个动作的专项测试,分析出适合健身者的最佳重量。”林承瑜说,智能力臂能模拟健身房撸铁动作,辅助健身者完成各种力量训练。

  “人机互动、科学反馈应该是智能健身产品的核心。”在林承瑜看来,用户自己健身,往往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动作不标准,智能健身镜产品将体能和训练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痛点。

  在家也能打网球

  戴上VR头盔,网球爱好者惊奇地发现自己置身于巨大的网球场,一名虚拟教练正站在面前,进行网球分解动作教学。调整球拍角度,眼前出现一条网球模拟运动轨迹路线,网球爱好者可挥拍击球,让球尽可能沿着模拟轨迹飞行……

微信图片_20210817163204.jpg

戴上VR头盔,网球爱好者正在进行虚拟网球运动。鲸丽体育 提供

  这套由厦企鲸丽体育与北京奇幻科技联手打造的VR智能教育系统,打破了场地限制,让网球爱好者能够在家里、办公室等场所直接进行虚拟网球运动和电子竞技。

  “通过电子竞技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这也鼓励他们从虚拟球场走向现实球场。”在鲸丽体育创始人陈荣丽看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运动的趣味性。目前,该设备已在网球俱乐部、商场、社区等场景铺开。

  会自主学习的拳击手套

  智能健身风潮下,运动器材也越来越“聪明”。软件园二期企业衡拓电子是厦门市较早从事智能健身产品研发的企业,公司从相对小众的搏击类运动切入、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共同打造的智能搏击球、智能哑铃、智能拳击手套等产品已推向市场。公司目前已与国内5000多家儿童培训场馆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817163206.jpg

智能拳击手套能记录每一次挥拳的力量和速度,实时反馈击打情况。衡拓电子 提供

  以去年新推出的智能拳击手套为例,用户戴上它,手套内的传感器,将记录每一次挥拳的力量和速度,实时反馈击打情况。在动态矫正系统的帮助下,用户一旦做出错误挥拳动作,系统将响起警示音效。同时,拳套带有机器学习功能,通过学习用户动作数据来持续提升识别率。

  “除了硬件,我们近年也专注于SaaS(软件即服务)系统的研发,提供智能化体测与考核,致力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科学化、系统化。”衡拓电子创始人张程介绍说,团队正在研发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分析训练者的动作形态生成建议报告,为教练分析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观点】

“体育+科技”助推全民健身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林家仕:

传统体育与科技发展相融合的过程中,首先能够解决便利性的难题,以对场地有硬性要求的网球为例,VR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球在市民中的发展。其次则解决了可接受性的难题,如青少年起初会对体育运动有所抗拒,在智能化的补强下,更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林家仕也指出,市场上的智能产品主要适用于全民健身普及,推动市民的健身和运动意愿,但尚不能满足专业化训练和竞技体育的需求。

把产品做持久 需多方面下功夫

衡拓电子创始人张程:

目前的智能健身产品更多的是提升运动体验,让更多的人“动”起来,而并非替代专业化训练。从商业角度看,企业级用户(B端)产品门槛较高、投入也较大,相较而言,针对个人用户(C端)的智能健身产品模式更“轻”。“而除了硬件创新之外,创业者还得在内容、运营等方面下功夫,考虑如何把产品做持久。同时,在价格设定上也不宜过高,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