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出台28条措施 全力推进数字商务发展

内容来源:厦门市商务局 时间:2021-07-28

未来的厦门会是什么样?便利店实现多业态跨界合作、云展示、云对接不再新鲜、农贸市场升级为智慧菜市场......为全面提升商务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厦门,近日,厦门市商务局印发《全面推进厦门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

微信图片_20210728162704.jpg

此次《实施意见》为厦门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定下5大目标。

● 贸易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

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通关、跨境支付、退缴税、结售汇、物流仓储等功能不断完善,外贸数字化营销新模式逐步建立,贸易型企业在内部管理、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 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

依托厦门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行业和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力争到2025年,基地内数字服务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达到50%以上。

● 新兴数字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通过数字化赋能招商引资,云招商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云招商工作保障和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完备,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取得重要进展,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 口岸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字化功能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全链条各主要环节逐步完善,口岸数字化监管与服务逐步提升,口岸数字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口岸数据共享基本实现,“便捷、高效、安全、法治、透明”的口岸环境进一步优化。

● 数字商务生态系统基本形成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能逐步提高,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各部门之间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序共享持续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完善。数字商务统计监测工作不断强化,行业管理水平与能力稳步提升。

本次《实施意见》从6大方面提出28条主要措施,多方位、全方面推动厦门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 培育商务数字化转型主体

培育推广一批厦门网红产业带,推动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品牌企业、优质产品通过数字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宣传商务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引领带动产业健康发展,推荐企业积极参加商务部数字商务企业评选,加强对数字商务企业的支持,助推商务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

● 建设线下数字化载体平台

充分发挥海沧电商产业园、中达电商产业、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三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推荐符合条件的电商园区申报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引导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重构“人、货、场、服务”四者关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 提升跨境电商数字化服务水平

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通关、退缴税、结售汇等功能,建设跨境电商全流程服务体系。集聚一批高能级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和综合配套企业,培育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打造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

● 数字赋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外贸企业借助各类线上平台开展数字化网络营销,推动外贸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出海积极抓订单、拓市场,搭建厦门品牌出海门户站。建设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省级分平台及企业端,通过服务系统、云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外境外重点投资项目联系。

● 培育数字服务贸易新增长点

大力扶持软件、社交媒体、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数字传媒、数字娱乐、创意设计、数字学习等数字内容服务出口,通过互联网交付的离岸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提升信息、文化、科技等数字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强化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功能,建设一批数字贸易企业孵化器。

● 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现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创新文化保税服务模式和“一带一路”合作模式,推动文化服务出口。创建中国(厦门)智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推动智能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发展。以游戏产业为抓手,打造游戏产业出口基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形态、文化消费模式。

二、加快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

● 建立商业数字化创新高地

打造高品质智慧步行街,支持步行街建设街区运营管理平台,利用数据技术、智能设备等推进步行街数字化,细化街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交通引导、商品导购、停车出行等智能服务。鼓励各商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搭建消费新场景,实现线下街区内餐饮、零售及各类生活服务业商户智能化升级,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

● 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行动

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 鼓励便利店创新转型,多业态跨界融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数字化提升改造,构建新零售场景,增强服务体验。积极推进便利店O2O模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为周边社区提供网订店送、网订店取、社区团购等服务业务。

● 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新媒介、新媒体大力发展生鲜、外卖、团购、微商、直播等消费新业态,推动各种业态融合发展。完善“互联网+”消费体系,大力发展“网上餐厅”“直播+”“云逛街”。鼓励实体商业发展直播电商、社交营销。

● 举办消费促进活动

举办购物节、美食节、夜间经济活动等。做大做强“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推动国货国潮、品质生活,加强老字号的品牌推广,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激发老字号新活力。鼓励各区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三、促进数字经济与招商深度融合

● 加大数字产业招商力度

积极跟进国家推进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开放进展,挖掘开放投资新机会清单。引进一批数字经济标志性项目,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结合城市提升发展需求,推动招商引资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以数字赋能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 探索新渠道新形式新手段

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加强线上对接与协调推进,建立高效顺畅的对接沟通机制,举行云招商推介会、策划招商“云洽谈”、线上融资对接会和“屏对屏”招商引资项目“云签约”活动,加强与客商的“不见面”沟通联系,确保招商引资工作“不断链”。

● 搭建招商数字化要素保障平台

联动资源规划部门开发招商载体线上遴选工具,利用数字技术采集招商项目空间设计、地价标准、产业准入等规划和政策规定,运用遴选工具对项目空间合规性、政策匹配性、资金平衡性进行研判,对项目进行分级跟踪和调度。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和政务服务效益和效率,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

● 提升项目信息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善市招商引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定期梳理、滚动更新我市外资在谈项目、到资项目清单。加强各区、开发区联系对接,建立工作台帐,密切跟进项目洽谈、落地、建设、到资等进展。督促各区、开发区加大在资金、用地、能耗等要素方面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可望报批、可望到资项目落地、到资。

● 打造线上招商宣传服务矩阵

继续完善“五个一”便捷服务机制(一个招商网站、一张招商地图、一个目标企业库、一条服务热线、一本招商指南)。全面升级厦门招商地图、厦门招商手册,优化“投资厦门”公众号,加强脸谱、推特等海外媒体渠道的宣传力度,加强支持企业发展主要奖励补助和保障措施清单的梳理与宣传。

四、加速推进口岸数字化升级

● 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争取更多标准版新业务率先在厦门口岸开展试点。拓展厦门“单一窗口”功能,推动厦门口岸跨境贸易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建设,逐步完善国际贸易全链条各主要环节。发挥平台数据汇聚优势,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加强口岸联检单位工作协同,积极探索打造“单一窗口+联防联控”模式,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

● 强化口岸数字化监管

推动建设智慧通关体系,探索设立AI智能通关、AI智能查验、全程防伪溯源、区块链资质单证验证等数字化系统。探索利用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数字化监管。推动港口智能化改造,加大口岸通关便利化设施投入。

● 提升口岸管理数字化水平

依托全国口岸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口岸管理和口岸运行绩效考核。构建厦门口岸运行分析展示平台,对单一窗口本地版及标准版应用推广情况、政府购买集装箱查验服务费情况、码头现场分布情况、口岸运行情况等进行展示分析。

五、全力推进数字会展应用创新

● 持续推进会展大数据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建设“会展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会展产业链数据有序共享与互联互通。拓展完善我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展示厦门优越的会展营商环境,为来厦办展办会机构提供寻找场馆、酒店、服务机构等一站式服务。推行智慧政务服务,在注册登记、审核认证、新展报备和奖励申请等环节实现系统远程监控、自动计算奖补金额等新型服务功能。

● 大力发展双线展会新模式

支持发展新兴会展业态,鼓励会展企业与数字化专业技术服务商开展合作,开发适用于会展环境和需求的数字会展平台,搭建数字展厅、销售线上展位,通过主播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以及运用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研讨、云签约等新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

● 科技赋能会展业创新发展

推进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引导会展企业以互联网营销、精准推荐、展馆热力图等大数据技术方式创新会展营销方式。加快推进会展业标准化建设与数字化建设融合发展,支撑完善会展业信用体系。完善场馆基础硬件和智能控制系统升级,引导企业改造和建设智慧化场馆,在运营管理、人员管控、数据采集等方面提供数字化集成式服务。

六、提升数字化便民服务与管理能力

● 强化数据资源对市场供应保障效果

健全市场运行监测、主要副食品调控等体系,完善重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探索农产品批发市场现货交易的数字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菜篮子”。制定出台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化改造指引,推进智慧菜市场建设,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 培育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主体

依托现有经营网点,通过市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星级社网络建设工作,培育一批具有日用消费品、农资服务、农机代耕、公益服务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服务主体。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供求信息匹配,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供销社服务“三农”能力。

● 推进综合维修体系APP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集美区、同安区综合维修APP平台试点建设,以现有各实体服务网点和人员为基础,推进各区供销社综合维修资源整合,逐步实现综合维修申请、派单、服务、结算、反馈一体化。

● 健全家政公共服务信用体系

依托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用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推动我市家政民生领域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鼓励家政企业实现家政服务品牌化、家政运营电商化,辐射全国。

● 数字赋能基层单位信息化管理

落实基层供销社“一社一卡”信息统计系统建设。开展配套总社、省社的“一社一卡”信息统计工作,对基层各单位基础情况进行数字化的同时,强化管理属性,完善统计体制、指标梳理、人员培训,逐步提升供销社基层单位信息化管理能力。

● 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加大商务领域审批服务事项在省网上办事大厅的推广应用,规范办事标准,优化办事流程,保持动态调整。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实现更多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巩固电子证照生成及应用成果,实现电子证照同步实时生成,列入“不再重复受理”证照全部实现纸质证照免提交。

● 加强商务机关数字政务服务建设

全面推进机关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网络无纸化办公,涵盖办文、督办、会议、效能、信息等业务应用。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采集、维护、更新和信息资源汇聚、共享。积极推进共享数据在辅助商务决策、支撑政府履职、服务企业和群众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