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215个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完成对接 对惠企政策公开情况启动专项监督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1-06-17

  给“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以下简称“联系点”)送去纪委监委的一封信,倾听他们的心声,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截至6月10日,市纪委监委领导、相关派驻机构负责人、各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及市纪委监委机关和市党风政风监督员完成了全市215个“联系点”的首次走访对接,收集到各类问题、意见建议115个。

微信图片_20210617153715.jpg

  对接

  尽一份责任和担当  发挥好“联系点”作用

  早在“联系点”工作启动伊始,市纪委监委就拟写了《致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的一封信》,就“联系点”在助推厦门市营商环境优化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明确了“联系点”的职责任务。当这封信被送到“联系点”时,企业、商协会相关人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被列为‘联系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希望能为厦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尽我们的一份力。”从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手中接过《致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的一封信》,厦门旷野茗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敬虔说,他们企业扎根厦门三四十年了,深深感受到厦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联系点”的建立就是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为企业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厦门市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也是“联系点”之一,协会拥有会员企业1100家,涵盖机电、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会长廖志南表示,“专人对接联系,体现了市纪委监委这项举措的实实在在,把担当作为真正落到了实处。”他还表示,作为“联系点”,今后他们将深入会员企业,及时反映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好“联系点”的作用。

  优势

  边走访边收集问题  实行快速优先处置

  在走访对接中,市纪委监委还对“联系点”反映的问题实行快速优先处置,并及时进行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

  如有个“联系点”提供了一条信息:去年厦门市组织了职工技术比赛,优胜选手有奖金发放,但近半年过去了,选手们还未收到奖金。

  市纪委监委立即指定联系人负责对接协调。赛事主办方市总工会当即作出反馈:2020年11 月底,厦门市完成了第二十六届职工技术比赛;2020年12月—2021年1月,各承办单位核实、提交优胜选手名单,竞赛办于今年2月进行审核汇总;3月,优胜选手奖金发放等经费预算支出方案报审通过。会后即对309名优胜选手的银行账户、开户行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逐一审核。4月,决定优胜选手名单的相关文件正式签发。在5月17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职工技术比赛启动仪式上,为职工技术比赛优胜选手代表颁奖。收到“联系点”反映的问题后,相关奖金已于日前发放到位。

  此外,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还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决定从第二十七届职工技术比赛开始,在优胜选手名单和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工作完成并征求市竞赛委各成员单位意见,经市总工会批准奖金经费预算方案、市竞赛委主任签发正式文件后,可优先发放优胜选手奖金。

  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一步,市纪委监委将继续通过“联系点”,及时发现部门在服务监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作风问题,以“靶向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微信图片_20210617153717 拷贝.jpg

  【面对面】

  企业疑惑:

  能否提交承诺,先行通过绿地率验收?

  部门答复:

  已有文件规范“清单制+告知承诺制”

  “你好,我们今天是专门来反馈你们前期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对于部门的答复,你们看看是否满意,或者还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提。”6月9日上午,市党风政风监督员张绍玲、胡加生来到挂钩的“联系点”,向他们反馈问题办理情况。

  这个“联系点”是一家建筑工程企业,在之前的走访中反映了有关园林绿化工程的问题。“受季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的树木在竣工验收时正好是不适宜种植的季节,造成竣工验收受影响。”企业为此建议,能否采用建设单位在预留满足绿地率要求的前提下,以提交承诺书的方式,先行通过绿地率验收。

  接到“联系点”反映的该问题后,市市政园林局立即就绿地率验收、工业建筑工程绿地率指标等问题做出了回复:企业反映的问题已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厦府[2020]24号)等文件进行规范。“针对小型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中‘绿地率’验收采用告知承诺制,无须建设单位实施绿化后才可验收,市市政园林局已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改革措施。”

  得到市市政园林局的专业答复后,监督员立即赶往企业,告知政府文件内容、耐心解疑释惑,消除了企业之前的疑惑。

  “感谢市纪委监委,感谢监督员们,你们这种工作形式很好,真正为企业办实事!”企业负责人由衷表示感谢,并为“一对一”沟通联系的模式点赞。

  【专项监督】

  了解惠企政策

  渠道是否畅通?

  市纪委监委启动专项监督,针对存在问题将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整改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的公开透明是重要一环。在对“联系点”的走访中,走访人员发现,厦门市出台了不少惠企政策,但一些企业反映,相关政策的公开不到位,以致企业对适用政策不甚了解,甚至不知情。

  惠企政策是否公开,便于企业了解?职能部门对于政策的解释是否清晰到位?近日,市纪委监委对厦门市招商引资惠企政策的公开情况启动专项监督。

  现象1

  在责任单位官网上

  搜索惠企政策不太顺利

  “这个查询还是比较便捷的,输入后就找到了相关的惠企政策。”调查人员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上查询厦门市于2018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厦委发〔2018〕26号),很快就找到了政策链接。调查人员在该项惠企政策责任单位市总商会的网页上查询,也查到了相关链接。

  在此次专项监督中,调查人员重点对厦门市近年来出台的46个招商引资惠企政策进行查询后发现,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一般都能很快查到相关的惠企政策,但通过相关政策责任单位的官网查询,却不太顺利——46个惠企政策,只有19个能在责任单位的官网上查询到,有27个无法直接查询到,甚至个别找不到相关的门户网站。

  调查人员随机拨通了其中一家责任单位的电话进行咨询,对方却表示官网上不好找,建议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他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搜索,“不单是我们单位,其他官网也是一样,在官网上不太好找,都是通过搜索引擎找。”

  现象2

  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有的查不到热线号码

  找到了惠企政策,如果还有问题需要咨询,相关责任单位的咨询渠道是否畅通,工作人员能否准确高效地进行解答?紧接着,调查人员对46个惠企政策的咨询解答情况展开调查。

  “解答专业清晰,服务热情周到。”调查人员对总体情况给予了肯定。如,调查人员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厦海渔〔2018〕16号),向市海洋发展局咨询企业自主研发取得新食品原料批文后如何获得补贴,工作人员解答了有关申报条件及流程,并表示可以添加其微信进一步咨询了解。

  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一个“通病”——调查人员往往没办法第一时间找到政策的直接解答者,要通过单位热线或处室座机来回周转,经常要中转2—3次,有的甚至连热线等互动电话都无法查到。

  针对专项监督的结果,市纪委监委将跟踪处理,要求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推进惠企政策更公开更透明。

微信图片_20210617153718.jpg

调查人员正在对厦门市招商引资惠企政策的公开情况进行了解。

  【互动】

  发现问题线索

  两个渠道可反映

  当前,市纪委监委正在开展企业发展经营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排查,如果您发现涉及专项排查的问题,可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或拨打厦门日报“监督在线”互动电话5581719,与市党风政风监督员、相关媒体进行互动。

  根据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一月一主题”工作机制,本月主题为“困难群众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如果您发现涉及该主题的问题,也可通过上述两个渠道互动。

  扫码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