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揭秘两大经典招商案例 解析火炬高新区成功密码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1-05-08

  回溯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历程,每一条产业链的崛起,都离不开招商引资这一重要抓手。坚持产业链规划,招商、培育,进而锻造产业链集群,是火炬高新区做大做强的一大成功经验。

  而提及火炬高新区的招商故事,最经典的莫过于戴尔和联芯项目,不仅因为这两个项目为厦门带来了产业“乘数效应”,更因为项目背后,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是火炬招商铁军精于谋划、敢于突破的生动写照。

微信图片_20210508152454.jpg

  “零等待”高效服务打动戴尔

  厦门与戴尔的缘分始于一个电话。厦门市原副市长、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榕清楚地记得,那是1997年的一个周末,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说,美国的戴尔公司希望来中国投资,不知厦门是否感兴趣?

  “我听到这个消息很激动,立马挂电话给时任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何开钧等人,请他们赶最近一班飞机去北京对接。”王榕说,厦门火炬人的高效,给戴尔亚太区总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正是追求“零等待、零库存”的戴尔公司所需要的风格。

微信图片_20210508152457.jpg

戴尔厦门领跑全市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

  当时,被戴尔列入考察对象的城市还有上海、深圳和珠海。为了推动戴尔落户厦门,厦门市委市政府第一次为一家企业成立了特别领导小组,24小时提供贴身服务。

  据何开钧回忆,当时戴尔派代表团来厦门一共考察9次,考察内容囊括人文地理、生活环境、设厂条件、优惠政策等方方面面,甚至还问起能不能买到进口的奶酪等细节,涉及之广前所未有。

微信图片_20210508152458 拷贝.jpg

戴尔厦门领跑全市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

  最终,历时134天,厦门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高效优质的服务,打动了戴尔方面,引来了戴尔公司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1997年12月29日,仅用7天时间,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这是戴尔全球第四个生产基地,简称中国客服中心。

  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后,戴尔迅速发展壮大,2001年便实现了电脑产量100万台,此后多年,戴尔一直是我市工业产值第一大户。在戴尔的带动下,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成为火炬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也正因为有了戴尔的落户,零库存、现代物流、电子通关等一系列前所未闻的新名词,从厦门火炬高新区走向全国。”在王榕看来,火炬高新区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为国家的海关改革探路。当年,戴尔采用大规模按单定制生产模式,报关单据繁多,使通关变得非常复杂。在市领导的积极推动及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厦门海关特地为戴尔定制了一套报关系统,很大程度提高了通关效率,也保证了戴尔公司生产基地的快速生产。

微信图片_20210508152459.jpg

戴尔从个人电脑制造商向全球领先IT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对戴尔来讲,厦门是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后来慢慢地,戴尔也变成了厦门市的一张名片。双方之所以合作这么好,与厦门市的很多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想法、创新的流程都有关系。” 提及二十多年来戴尔与厦门的良性互动时,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黄陈宏如是说。

  敲门招商引来芯片巨头

  “工业化时代,拼的是钢铁;信息化时代,拼的是芯片。”201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开始把目光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有的放矢开展招商引资。当时,厦门只有寥寥几家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都较小,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差距巨大。

  想要形成产业链必须要先引进一家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龙头,才能快速吸引设计、设备、封测等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关键时刻,一个由园区企业提供的信息传来:全球芯片巨头——台湾联电正在大陆选址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厂。得知消息后,火炬高新区立即派出谈判人员赶赴选址人员所在的山东济宁,亮出招商诚意。

  彼时,山东正下大雪,道路封闭,高新区谈判人员辗转到达济宁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联电负责大陆选址的人员站在大雪中打着雨伞迎接。大家见面后,几句熟悉的闽南语乡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数次接触后,联电选址团队深刻感受到了厦门政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双方推动下,省、市领导与台湾联电高层互访并交换意见。

微信图片_20210508152500 拷贝.jpg

联芯集成电路项目。

  最终,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历经650个日夜的洽谈,终于促成了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的落地。2014年10月,厦门市政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与台湾联电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海峡两岸合资建设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福建省投资金额最大的单体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

  如今,联芯集成电路已成为大陆40纳米和28纳米制程良率最高的芯片制造企业。这一项目也再次印证,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火炬高新区营造招商引资集聚效应的“金字招牌”。得益于联芯的产业龙头作用和我市服务联芯项目形成的良好口碑,火炬高新区又引进了星宸、凌阳华芯、紫光展锐、美日光罩、闳康科技等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从无到有地构建了一条各环节完善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厦门火炬高新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质量由此跻身全国前列,实现从“荒漠”到“绿洲”的蜕变。

  【声音】

  厦门市原副市长、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榕:

  放开手脚,以创新为核心

  什么成就了厦门火炬高新区?我想主要有这几个因素,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国家科委(今科技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这其中包括高新区功能模式的创新和高新区企业的创新。火炬高新区发挥厦门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形成了“引进外资、扩大内联”的创新模式;高新区企业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是改革,改革就是放开手脚,更新观念,如戴尔为厦门带来的零库存、电子通关等崭新理念,再如火炬高新区打破条条框框,推行“一区多园”。四是高效的服务,以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亲商、安商。

  火炬高新区对于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正是高新区的建设改变了厦门原有的以“三来一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改革方向的着力点在哪里,高新区给予了很好的答案。再者,火炬高新区的“一区多园”有力践行了“跨岛发展”。实践证明,“一区多园”不仅扩大了高新区发展范围,更使高新区支柱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希望火炬高新区继续开拓前进,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把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早日成长为一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