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共庆南强百年,共襄兴鹭大计!值此厦大百年校庆,厦门大学校友“南强兴鹭”计划顺利推进,“投资厦门”将推出系列推文,报道厦门各区及开发区积极开展校友招商工作情况,一起做大做强“校友经济”。本期报道的是厦门自贸片区。
百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建厦门大学,希望把厦大办成“世界之大学”,培养人才以实现国家富强。他在设计群贤楼群为一字排开时,为的是“要能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时,能从海上一眼看到一所壮观的学府”。
不负先生心愿。百年过去,厦门港千帆云集,排名世界第十四位。无论是坐轮船还是飞机来厦,都可看到厦门大学这所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历经40年经济特区建设发展为高素质高颜值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基因烙印在这座城市的发展肌理中。
其中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厦门自贸片区自2015年挂牌成立,面朝大海,放眼世界,始终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引领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厦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同在一座城,同有胸怀天下情怀,厦门大学与厦门自贸片区携手同行,合作深厚且长远。厦大为厦门自贸片区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与资源共享,厦门自贸片区又为厦大提供学术教育实践的创新平台,为厦大校友提供挥洒激情实现梦想的广阔天地。
岁月峥嵘,风鹏正举。值此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厦门自贸片区以更广阔的胸怀、更热忱的激情、更创新的理念,欢迎各方厦大校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新篇!
面朝大海
与厦大校友相约同行
厦门,“大厦之门”,对外开放之门。如今的厦门,已成为我国国际交通的重要枢纽、国际资本的重要聚集地、国际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厦门自贸片区,积极发挥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作用,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以先行先试赢得先机加快发展。
厦门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累计推出44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00项,30项经验获全国推广、占全国21%,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3批发布43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厦门典型案例5项、占12%;在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飞机保税维修试点、开展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业务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芯火”双创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集装箱过境运输资质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等方面获得多项政策突破。
厦门自贸片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图片来源:厦门自贸区
面朝大海,厦门自贸片区与厦门大学行远同梦。多年来,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厦门自贸片区与厦大管理学院有着战略合作关系、厦门自贸片区(云创智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依托建立了若干项目、厦门大学航空维修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厦大、厦门自贸片区等四方携手共建的……志同道合的默契,多个平台的紧密联系,还有无数厦大校友扎根自贸片区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夯实双方合作的根基,在新征程里携手并肩,共同迈向星辰大海。
适逢厦大百年校庆全球校友招商大会即将召开这一机遇,厦门自贸片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校友招商大会相关工作,并与各局办就厦大校友信息内容展开全面梳理,积极筹备各重点项目、招商工作、推介内容及厦大校友考察路线等。截至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已梳理出多个厦大校友招商项目,涉及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航空维修以及供应链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招商规划,加快推动厦大校友招商工作进展。
产业沃土
厦大校友在此追梦圆梦
由改革而生、向改革而兴。厦门自贸片区切实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先发优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所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成为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更是打造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厦门模式”。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落实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做强做优重点平台,围绕产业链补链、扩链、强链,策划生成、精准引进一批目标企业和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化水平,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片区已形成“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开通全国首列自贸区始发的中欧(厦门)班列,启动全国首个“丝路海运”平台,着力打造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一批重点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效助力企业发展,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厦门自贸片区强有力的产业发展特质吸引了敢于梦想勇于创新善于实干的厦大校友纷纷来此创业兴业,他们扎根于此,圆梦于此。
东南燕都产业园。图片来源:厦门自贸区
燕窝是主产地在“海丝”沿线东南亚国家的特色产品,全球90%的燕窝销往中国。作为“海丝”桥头堡,厦门既有燕窝消费和贸易基础,也是国内即食燕窝加工基地和品牌聚集地。厦门自贸片区充分挖掘优势,建立进口毛燕查验、暂存及指定加工一体化平台和东南燕都产业园,构建燕窝全产业链生态圈,是片区着重打造的14个重点平台之一。东南燕都的运营方——燕安居正是一家厦大校友企业。其创始人骆义宁1992年毕业于厦大财金系,并曾在厦大财政学专业进修研究生课程,致力于将燕安居打造为中国纯净燕窝第一品牌。2015年燕安居投资7.3亿元在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建设东南燕都项目。多年来,在厦门自贸委、海关、海沧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东南燕都产业园逐步发展壮大。2018年,海关总署批准燕安居为进口毛燕指定加工企业,年毛燕处理能力250吨,占当次获批企业年加工份额的94.3%,厦门已成为全国最大燕窝品牌及深加工基地。去年7月,原产自马来西亚的1111公斤毛燕经厦门海关检验检疫后顺利登“鹭”,刷新了毛燕单批进口数量最高纪录,也标志着燕窝平台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6月10日,厦门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架飞机交付,正式拉开了厦航迈入融资租赁行业的序幕。图片来源:厦门航空报
厦门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是厦门航空的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5月在厦门自贸片区成立,致力为航空、交通、市政等服务行业大型设备购买人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董事长曾毅玮女士毕业于厦大财经系,并获得厦大会计管理硕士学历。她曾带领团队积极响应厦门自贸片区“边申报边建设”飞机租赁业务的号召,邀请国内知名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来厦开展业务,助力厦门市飞机租赁业务从无到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跃居国内第三大飞机保税产业基地。2019年,曾毅玮又带领团队在厦门自贸片区首创性地开展经营租赁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此项目被厦门市列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推进项目”。2020年,厦门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将推动更多租赁公司、飞机或航材制造公司、飞机维修公司、航空相关产业等落户厦门,促进产业升级。
厦门航空维修业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资料图
同样毕业于厦大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营运总裁蒋意达也对厦门自贸片区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厦门的魅力不仅在于环境,更在于政府的针对性政策,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痛点。”厦门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就系统地梳理、契合航空维修产业特殊通关需求,改变以往的碎片化改革,系统集成创新监管制度,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提高了航空维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厦门自贸委聚焦企业需求和面临的难题,积极协同市财政局、厦门海关,持续向相关部委反映航空维修产业航材进口关税税率高于整机的问题,成功推动二十余项航材进口关税税率调降,真金白银助力厦门航空维修产业链聚势腾飞。借助自贸试验区东风,厦门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厦门航空维修业产值约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超过80%为境外维修业务,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精准招商
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乘势而上、实干笃行。挂牌近六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用一系列“首创”和“率先”的举措,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2020年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厦门口岸蝉联第一名。在商务部的测评中,厦门自贸片区位列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功能区类基地第一名。继续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拼会赢的特区精神,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厦门自贸片区发出了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促落地的最强音,为片区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厦门自贸区产业导向。图片来源:厦门自贸区2020年招商手册
去年以来围绕强链扩链补链,厦门自贸片区以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等14个重点平台建设为引擎,策划重点平台招商链条,紧盯重点关键项目的精准招商和落地,吸引了全球物流十强法国波洛莱集团设立航材物流项目,促成与中国商飞达成战略合作,鑫芯融资租赁公司落地了区内首笔大额专利权售后回租业务,另外全球最大人工智能物联网(AI+IoT)平台杭州涂鸦智能、全球第一大漫画公司美国黑马漫画(DARK HORSE)等重点项目也相继签约落户。2020全年跟踪项目1604个,预计投资总额5101.58亿元;落地项目768个,注册资本661.62亿元;高能级项目78个,注册资本481.17亿元;外资项目27个,注册资本 31.14亿;实际到资226.9亿元,其中外资到资31.27亿元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厦门自贸片区将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具有自由港特征经济特区核心引领区为目标,以金砖创新基地、综保区、“双自联动区”、扩区、自由港特征经济特区等重要试验平台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在航空维修、供应链等优势产业构建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制度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新样板、面向金砖国家的“桥头堡”和台企台胞登陆第一家园,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上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厦门自贸片区诚挚邀您一起乘风破浪,共同擘画美好未来!
更多关于厦门自贸区的产业导向、投资要素、扶持政策等招商引资信息可点击查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