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厦门火炬高新区接连传来好消息:在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16位,比上一年度进阶一位;中航锂电厦门二期项目、海辰锂电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等高能级项目开工,项目建设“牛劲十足”;园区企业火热生产向前冲,构筑全年发展新势能……
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表示,今年是火炬高新区创建30周年,火炬高新区将立足新起点,坚持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为己任,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要素聚集、人才环境优化、智慧园区建设等方面铸造一批具有区域个性的品牌。
招商引资
做大增量做强集群
庄荣良表示,火炬高新区作为我市高端制造业和软件信息产业的主平台,将坚持不懈把抓产业招商作为做大增量、做强集群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园区主导产业链条的研究梳理,特别是紧盯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性强的项目精准发力,尤其在制造业大项目上,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既让新引进的增量企业开枝散叶,也让原有存量企业枝繁叶茂。高新区将围绕园区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和拓展高水平孵化器,通过创新扶持模式,培育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三高”企业。
“形象地说,就是当好园丁,厚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精选优质的种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使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成参天大树,焕发勃勃生机,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优质的科创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创新驱动
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回首高新区30年发展历程,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庄荣良表示,高新区将把握创建30周年的契机,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方面,充分发挥已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研究院的作用,牵手“大院大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更大的科研机构,通过这些平台的赋能,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高企规上化、规上高企化”的思路,高新区将进一步营造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强化创新驱动载体。
另一方面,高新区将着力通过改革创新补齐弱项短板,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升高新区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如高新区将整合驱动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等多方力量,创办火炬大学,构建多元融合、层次分明的人才培训体系,打造集人才培养、行业咨询、产教融合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准创新赋能平台。
开放发展
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去年底,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在厦启动,这是火炬高新区推动全方位、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庄荣良表示,高新区将按照工信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依托软件园三期、同翔高新城等核心园区平台,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企业、研发机构、“大院大所”、高端智库等布局厦门,形成创新主体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
在抢抓金砖机遇借梯登高的同时,高新区还将继续加强与台湾产业的交流合作,着力引进台资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等优质产业项目,并加强同“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以及欧洲、日韩国家产业方面的交流,提升高新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们还将搭建供应链对接的服务平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产业联合会作为链接平台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配套能力得到新的提升。”
>>人物原声
火炬高新区将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契机,注重学深悟透,注重活学活用,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全市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勇当排头兵,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庄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