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扬帆蓝色航程,建设海洋强市!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举行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0-11-24

11月23日,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关心关注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一场关于海洋合作、蓝色经济、滨海生活的相遇与对话,吹响新时代聚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的新号角。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出席并讲话。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以视频方式致辞。副省长李德金出席。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38.jpg

王宏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厦门国际海洋周如期举办,而且规模更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意义非凡。通过参与这样一个在特殊时期举办的海洋周,让因海结缘的“蓝色伙伴”,更加珍惜同享同当的深厚情谊,更加振奋知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志决心。

王宏指出,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把“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开启蓝色发展新航程”作为主题,就是让我们在疫情的启示中和复苏的进程里,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关心海洋、爱护海洋,更好地推动蓝色发展。我们要坚持与海为善、以海为伴,不断加深对海洋的认知,不断加大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促进海洋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将危机转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继续深耕蓝色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蓝色活力”。要持续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这一重要平台,不断赋予其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在合作广度、交流深度、创新力度上再上新台阶,在新发展格局中,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贡献新的“蓝色动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厦门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提供蓝色支撑和蓝色保障。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39.jpg

胡昌升以“扬帆蓝色航程,建设海洋强市”为题作主旨讲话。他说,厦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前瞻探索,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市指明了方向;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市提供了重大机遇;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为建设海洋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厦门市将牢记殷切嘱托,坚定“蓝色信念”,力争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到2035年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0.jpg

胡昌升表示,海洋是厦门的生命线,也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我们要守护“蓝色家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海洋污染协同治理,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海洋监测监管体系,实现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打造“蓝色引擎”,积极构建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旅体育产业、港口航运物流产业、特色现代渔业,拓展全市域的海洋发展空间,打造创新型的海洋科技教育高地,完善最具获得感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奏响“蓝色乐章”,致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更加开放的合作空间,汇聚建设海洋强市合力。我们还要持续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努力把海洋周办成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促进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蓝色风帆”。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1.jpg

胡昌升表示,厦门作为一座得海洋风气之先的城市,我们将以建设海洋强市的生动实践,为探索“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厦门智慧。真诚欢迎大家到厦门这片美丽的大海踏浪追梦,在携手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壮阔航程中实现共赢、成就梦想。

9位国际组织代表及“海丝”沿线国家代表通过视频方式向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表示祝贺,就促进海洋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发表意见建议。

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港口航运企业、海洋渔业产业招商引资企业代表,研发机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代表就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作了发言。

张占海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兼国际合作司司长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2.jpg

人类启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时间所剩无几。近日,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正式发布,这一计划在全世界掀起一场大规模海洋科学行动,它与中国政府倡导的新发展理念一致,我们积极参与并编制实施中国行动方案,与国际社会一起增进海洋福祉。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推动以创新研究深化对海洋的综合认知,共同推动以知识融合支撑海洋可持续管理和全球海洋治理,共同推动以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增进海洋福祉的合作行动。

江斌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3.jpg

金达威集团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厦门企业,我们的主导产品与海洋密切相关,在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资金的助力下,我们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作为厦门海洋产业龙头企业,我有充分信心伴随厦门海洋产业的发展大潮做出更大的成绩。厦门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要培育和引进人才,为产业提供第一资源保障;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高效投资,形成政策牵引,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创新生态,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冯波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4.jpg

中远海运集团在厦门投资及业务开拓由来已久。作为厦门港“资深”合作伙伴,未来我们愿意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通过加强港航产业新技术应用,共同挖掘邮轮产品、延伸邮轮服务链条,推动“丝路海运”国际贸易物流新通道建设,共同为市场和客户提供综合航运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优势,促进厦门海洋产业从“蔚蓝”走向“深蓝”。

陈亨利

香港联泰集团行政总裁、港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5.jpg

联泰集团的创建和发展都是围绕着太平洋来进行和展开的。我们拥有约150艘远洋渔船,它们在包括帕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等岛国的太平洋海域作业,主要捕捞黄鳍和大目金枪鱼,并经营基地、加工厂等业务。福建是我的老家,是我的“根”之所在,过去40年来投资从没间断。今年,我们在厦门投资兴办厦门水产品加工厂,将太平洋新鲜、优质的金枪鱼运回厦门加工,这个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计划把太平洋地区和沿岸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引进到厦门,预计总投资额为人民币30亿元左右。我们希望和厦门水产养殖企业一起走出去,在太平洋岛国探索建立海上牧场,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海洋科研相关机构,探讨设立海外科研所的可行性。

戴民汉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地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7.jpg

海洋科技水平是经略海洋的重要基础。厦门是中国海洋科教的发祥地,具备极佳的“三海”优势——海洋、海丝、海峡。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径,就要坚持蓝色经济绿色发展道路,依托现代科技及人海融合发展理念,把握未来产业与海洋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机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以厦门为主基地、辐射区域、链接全球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网络,通过创新科研模式赋能产业变革,实现社会发展范式革新。

会上,自然资源部与厦门市签约合作共建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双方通过整合在厦海洋国际合作资源,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我市25个海洋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291亿元。

会后,王宏、李德金等出席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揭牌活动并实地调研。胡昌升会见了参加海洋周和海洋发展大会的部分企业代表,欢迎企业来厦投资兴业,在建设海洋强市的进程中实现互利共赢。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8.jpg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国务院参事汤敏,厦门市领导魏克良、陈秋雄等,萨摩亚、汤加、斐济、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加坡、 泰国、菲律宾等驻华使节出席活动。

大会宣传片《奔向蓝海》

(点击图片查看)

微信截图_20201124161109.png

【延伸阅读】

筑梦蔚蓝 向海图强 

——写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暨海洋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孟冬,来自南海的潮暖海风,把厦门吹得仿若深春。

作为中国面向海洋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厦门发展的脉搏,始终和潮涨潮落相应和。

无数次的出海与归来,塑造了这座城市的过去。

经略海洋,是时代命题,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海洋更成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大引擎。

巨变涌动的当下,这座海上花园城市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全面建成“海洋强市”为目标,正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49.jpg

194千米的蜿蜒海岸线,355平方千米的蔚蓝国土,蕴藏着厦门向海图强的梦想。

今天上午,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召开,一首以“海洋、健康与可持续:开启蓝色发展新航程”为主题的海洋交响乐章在厦门奏响。各界精英汇聚,“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厦门也由此迎来了海洋发展的新机遇。

波涛成颂,碧海拥城。只有往海上看,才能看清看懂这座城市。

包容、进取、无畏的海洋精神,与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崇尚拼搏、坚韧、实干的闽南文化完美融合,成就了当今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也必将在未来谱写出经济特区新的宏大乐章。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50.jpg

【加】

传统产业活用“加法”  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

同安区洪塘镇的石浔,有不少海域退养后闲置的老旧繁育池。这段时间,这里传出了叮叮当当的施工声。原来,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在这里启动了仔虾繁育产业园建设。总经理康英德说道,“未来这里将建700口池,培育南美白对虾仔虾,明年2月就可以投产。”

在翔安海边长大的康英德是一名“农二代”,留学回国当上了新型农民,发展蔬菜种苗,带领一大批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厦门海洋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今年,他决定接手父亲的养殖产业,增资投资苗种业。从陆地农业走向海洋农业,他充满信心,“过去父辈出海捕鱼,我现在出海‘种’鱼,有信心把‘百利’做大做强。”

百利对海洋的“耕种”,是厦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一个缩影。

通过做好优势产业的加法,传统渔业装上现代引擎,纷纷通过技术改造、产能调整、结构优化等方式完善自身的“新陈代谢”。2019年,厦门水产品总量达7.664万吨,同比增加8.66%,处于全省前列。2019年,高崎渔港经济区水产品交易额已突破100亿元,其中龙虾交易额近25亿元。

对传统优势行业苗种业,“加码”品牌苗种战略,提升“厦兴龙”“新荣腾”“百利”“龙程”等现代种苗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日本囊对虾“闽海1号”、黄姑鱼“金鳞1号”、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杂色鲍“东优1号”、“西盘鲍”、“绿盘鲍”等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并受到市场青睐。

对于传统海水养殖业,“加码”新技术,提升改造现有养殖企业(场)尾水处理方式、水体加温方式,带动和促进我市养殖业向陆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向发展。

对渔业深加工产业链,“加码”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持续走现代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引领行业标准,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51.jpg

高崎渔港

对休闲渔业,“加码”渔港平台优势,高崎渔港提升改造步伐加快,欧厝国家级中心渔港、欧厝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渔港经济集聚效应凸显。

对远洋捕捞行业,“加码”政策的扶持鼓励。今年我市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加快现代都市渔业升级。远洋渔业企业自捕金枪鱼等特色水产品在厦门集散交易,可以享受运输费补助,发力打造国际水产交易中心。

11月21日,拥有大型远洋捕捞能力的联成远洋渔业集团投资的金枪鱼生产线正式投产,一条围绕金枪鱼生产、加工、制作的产业链正在发展壮大,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海龙王无辞水。” 这句闽南民谚意思是,龙王不会推辞送上门的水,喻意当仁不让,乐于接受。新时代的发展版图上,海洋经济蕴含强大动能,正是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需要补充的“好水”,海洋传统产业的春天也才刚刚开始。

【减】

“靠海护海”  不遗余力修复海洋生态

海上花园城市是温馨浪漫的,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语境下,这个称号有另一层深意。

“靠海吃海”,更要“靠海护海”。

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海洋发展进程中,注意加强海洋生态保护,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认真做好“减法”,实行海陆环境同治,着力海洋高颜值建设,实现蓝色国土的永续利用。

从2002年起厦门开展海域养殖整治,先后开展了西海域整治、东部海域整治、环东海域整治、大嶝海域整治,水产养殖清退整治面积累计超过150平方千米,退垦还海约4.5平方千米,恢复湿地公园约2平方千米,增加滨海岸线超过20千米……

做减法,减汰的是粗放型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产经营活动。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52.jpg

做减法,不只是下禁令、举红牌。

今年8月18日,37万余尾黑鲷鱼苗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流入大海。

“我们倡议:善待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活动现场,志愿者代表宣读倡议书,大家齐声高呼“爱心厦门、增殖放流,保护海洋、人人有责”,并在活动背景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是我市今年第5次举办增殖放流活动。

厦门自2003年开展增殖放流以来,已累计放流甲壳类种苗429852.397万尾、海水鱼类种苗5123.4万尾、贝类241.33万粒、大型海洋藻类3840公斤,珍稀保护生物类中华鲟818尾、文昌鱼65.92万尾、中国鲎13.67万尾。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与金门已经连续6年联合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并已建立起厦金两岸渔业资源养护合作机制。

通过增殖放流,厦门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提升。今日的厦门湾水质稳定,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趋好。在这里,白海豚逐浪嬉戏的景象早已不再是新闻,而成了游客滨海旅游中的小惊喜了。

“减”完后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近年来,厦门加强岸线保护,全面实施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海域退养、红树林湿地修复、海洋增殖放流、岸线港汊提升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从全民海洋意识维度,强化海洋意识的培育与践行;从海洋开发现实维度,强化海洋生态承载能力;从时空联动维度,强化陆海山河系统治理;从长效治理维度,强化关心海洋联动机制构建……

厦门,不再以消费者的态度对待海洋,更不做不计后果的掠夺者。

面对海洋,厦门成为了一个始终带着赞叹和尊重态度的合作者。

【乘】

海洋新兴产业乘数效应 让经济质量更优

位于大学路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里有一个“宝库”——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这里藏着从深海中提取的2.1万株海洋微生物。它们其貌不扬,但含金量极高。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阁和他的研究团队,从中提取到了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生物“机床”——工具酶。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这种工具酶迅速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与生产,一箱箱“厦门造”的检测试剂不仅用于国内疫情防控一线,也获得欧盟认证,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大海,是厦门人引以为傲的资源富矿,如何让海底资源成为“聚宝盆”?厦门不断探索尝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速构建先发优势,释放乘数效应。

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文化旅游、港口航运领域等成为“掘金”海洋的切入点。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53.jpg

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众多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业已经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虾壳、蟹壳等“下脚料”也能变为氨基葡萄糖,深海鱼油可以生产降压药,鲨鱼软骨素可以开发抗肿瘤药物……

今年上半年,厦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55.95亿元和23.05亿元,同比增长18.24%和17.10%,以海洋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为主的海洋生物产业链风生水起。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同样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就在上月底,继今年3月12日交付首制船后,厦船重工为挪威西姆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艘7500车LNG汽车滚装船正式交付。

在厦船重工的船坞里, 7500车LNG汽车滚装船、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等特种船舶陆续开工建造。这些海上“巨无霸”不仅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防腐、特种涂层材料、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迅速崛起。

北纬24°海岸线上的厦门,正激荡着蓝色经济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截至目前,厦门已有22家海洋龙头企业、25家海洋高技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种业等14条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前三季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1090亿元。

一大批优质项目、大项目踏浪而来,彰显着海洋新兴产业的充沛活力。今年以来,我市突出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现代渔业(水产种苗、工厂化养殖、观赏鱼)、智慧海洋等招商方向,累计引进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355亿元。此外,我市积极打造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形成“1+2”的新格局,即位于翔安欧厝的主基地和位于翔安火炬、思明沙坡尾的两个分基地,助力海洋创业企业成长壮大。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已经清晰可见——海洋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它释放的乘数效应,让海洋经济结构更“轻”、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

【除】

破除制度性障碍 在解决痛点上做“除法”

经略海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打造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来为它保驾护航。

充分利用特区立法优势,厦门先后制定了海域使用管理规定、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等十多部涉海法规。我市还编制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方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法规规划体系。

厦门不断破除制度性障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一系列痛点:成立海洋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解决海洋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建海上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解决海上“管不着”“重复管”的问题;建立起厦漳泉海洋执法城市联盟机制,形成了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开展海漂垃圾监测,建立收集处置长效机制……

微信图片_20201124153254.jpg

针对海上违法行为,我市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严打高压态势。除了加强源头治理、重拳整治,我市还大胆创新,构建联合管控机制,组织涉海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厦金协同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维护海域安全稳定。

“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为国际社会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先后获得东亚海岸带综合管理(ICM)政府管理杰出成就金奖、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杰出成就奖。

不仅向世界贡献了海洋治理的厦门模式,我市还积极搭建起厦门国际海洋周这样的国际化平台,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分享传递“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14年来,厦门国际海洋周不仅激荡出无数个影响海洋命运的理念和决策,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挂牌成立后,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有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正“放”出动力和活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出便利和品质,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只要心系海洋,就能听到涛声澎湃。

海风没有吹蚀改革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却为经济特区的成长注入了无限活力。

进入新时代,厦门的海洋发展坐标更加明确——耕波犁浪,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厦门作为,贡献厦门力量。

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国家海洋中心示范城市;到2035年,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厦门人正以接续奋斗、奋楫扬帆的决心,点燃奋斗的激情,以实干担当推动“厦门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