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全国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揭牌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0-10-23

10月22日,全国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揭牌。副省长李德金、副市长国桂荣参加揭牌仪式。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更好满足群众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的重大举措,2019年,国家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主要通过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试点地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推动引领下,厦门市大力实施“市校合作、高位嫁接”战略,持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取得积极成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是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跨省医疗合作典范,由厦门市全资投建,交付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管理。医院全方位平移上海总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补短板、填空白的专业引领效应,使厦门及周边地区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减轻远赴北上广等大城市就医的负担。这次国家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举行区域医疗中心揭牌仪式和集中调研座谈会,体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对厦门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 

微信图片_20201023161416.jpg

地方政府真投入

跨省医联体先行先试,八省市组团来厦观摩

近年来,福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优质医疗资源仍相对不足,每年有大量患者辗转奔波至上海等地大医院看病。作为我国医界翘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是福建群众跨省求医的热门之选。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2014年8月,厦门市政府和复旦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医院由厦门市政府全额投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管理。市校密切合作,推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设发展驶入快车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樊嘉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在运营保障、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7年初,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紧密型跨省医联体模式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19年底,国家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8个省份为试点地区,福建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3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再升级,福建省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提出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东南沿海疑难重症诊疗中心,有效减少跨区域异地就医。

这一两年,作为先行先试的代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吸引了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建委带队相关部委及八省市近20家知名医院前来考察观摩。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参观调研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后曾感叹:“你们把我脑海中的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输出医院真心干

创新“同质化”管理,厦门医院坚守“复旦中山标准”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向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方位输出人才、技术、管理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山厦门模式。

微信图片_20201023161418.jpg

▲“大国工匠”知名内镜专家周平红教授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看诊。

正因为“同质化”,“复旦中山”品牌才能异地生根,厦门医院才能坚守“复旦中山标准”。这其中,“人才同质化”尤为突出。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出120多名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各学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每周轮流到厦看诊、手术、教学和查房;高年资主治医生组建的医疗队,分批赴厦参与学科建设;厦门医院招录的医务人员需在总部接受规范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而且,两地推行临床“双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即上海总部各科室主任兼任厦门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总部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厦门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无论是医疗水平、诊疗规范,还是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医院核心管理,都保持着“复旦中山标准”。“同质化”程度之彻底,可见一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顾建英感慨地说,“与上海‘同质化’,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正是因为复旦中山人不计得失、真心实干、努力奉献,厦门医院才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建设成果真有效

填补5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12个名医工作室高效运转

政府重视,总部给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先行先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斐然。

开业第一年,医院便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A级评价。目前,医院已开设42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501张,针对厦门本地需求组建的12个名医工作室更是高效运转,设有“内镜诊疗”“介入手术”“危急重症”三大诊疗平台;以心脏、血管、肝、肺、肾和胃肠疾病等为发展特色,与厦门市兄弟单位的优势学科错位发展,共同进步;上海总部先进成熟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平移至厦门医院,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多学科、全方位的“一站式”精准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2018年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版)中位列第5,拥有国家重点专科18个,其中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厦门医院名医工作室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01023161419.jpg

▲  著名心内科专家葛均波院士(右)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为一患者实施手术。

开业三年来,厦门医院规范完成了诸多外院转来的肝癌、肾癌、胃肠肿瘤及血管病等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手术和治疗,完成三四级高难手术占比超65%,且不断问鼎“塔尖”技术,在厦门同步开展了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50多项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如经导管二尖瓣“环中瓣”置换术、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逆向导丝技术、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技术等,这些技术均为厦门乃至福建首例,快速提升了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

当地百姓真获益

“国家队”紧盯闽厦疾病谱,精准补短板,让看病不再难

近日,33岁的张先生腹痛查出8cm肝脏肿瘤,肿瘤疑似破裂出血。由于手术难度大,医生实施介入手术止血后,建议他前往大医院手术根除。

原打算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求医的张先生,得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上海总部“同质化”管理,有百余名上海专家常驻,且国际知名肝外科专家樊嘉院士每周四在厦开设远程视频门诊,于是赶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求治。通过远程视频门诊,樊嘉院士详细了解其病史并为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由于肿瘤巨大且压迫静脉,术中稍有不慎将造成大出血,这对术者的技术和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10月21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揭牌前夕,樊嘉院士带领团队为张先生成功手术,完整切除巨大肝肿瘤。

福建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有不少福建肝癌患者远赴北上广求医。“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院士看病!免了舟车劳顿,医保报销也方便。”和张先生有同样感慨的患者还有很多。这几年,上海总部将“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与闽厦疾病谱紧密结合,精准补短板,让许多疑难重症患者看病不再难。比如,福建消化性疾病患者较多,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就建立了“大国工匠”周平红名医工作室;厦门血管外科医疗水平相较薄弱,该院就成立了符伟国名医工作室。

1603441640343498.jpg

▲  樊嘉院士带领团队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为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同时,医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向“治未病”转变,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沪厦信息诊疗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开设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视频门诊。目前,20余位上海总部各学科主任、专家常态化开设远程视频门诊。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先后与厦门市第三医院、海沧区卫生健康局、龙海市第一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协作,通过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人才培养、医技协作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从厦门岛内延伸到岛外,辐射闽西南乃至福建地区。

数据显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患者群体已覆盖福建全省,其中40%的患者来源于厦门市外,许多以往需远赴异地求医的疑难危重患者在这里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救治。厦门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正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百姓口中赞誉的“家门口的上海医院”。

【医院名片】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位于湖里区金湖路,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复旦大学合作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定位为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建成后由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同质化管理。医院按照厦门市医保政策,执行厦门市物价统一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