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三高”企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厦门推动“三高”企业倍增发展这一年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0-07-30

  一年前,厦门市召开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大会,发出精准扶持“三高”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行动宣言。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36.jpg

  厦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市“三高”企业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一年来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先后出台151项惠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精准滴灌”和贴心服务,全力支持“三高”企业发展。

  一年后的今天,作为厦门市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主力军,“三高”企业在历经疫情、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稳定等考验下逆势突围,走出一条稳中向好的倍增发展之路。

生产经营加速恢复

  打开今年上半年厦门市“三高”企业经济运行图,一条逆势而上的曲线跃然眼前:统计数据显示,“三高”规上工业产值、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限上批零业销售额等主要指标在今年上半年全部恢复正增长,增速分别为3.9%、1.7%和28.7%,分别高于全市增速5.4、9.7和12.1个百分点,带动支撑作用明显。

1596097780667322.gif

  部分行业加速复苏。上半年,厦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34.8%,厦门万泰沧海的宫颈癌疫苗、特宝生物的派格宾等自主研发创新药带动企业产值快速提升;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购快递等新业态逆势增长,带动教育服务业营收增长3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收增长15.7%;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3.2%。

保持倍增发展趋势

  疫情下,厦门市“三高”企业纷纷凭借核心技术,主动出击寻找出路,展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安踏电子商务、玉晶光电、联芯等大型企业克服疫情影响,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好慷家政、弓立医疗、游动网络等公司抓住新商机逆势扩张,上半年从业人员同比大幅增长。捷太格特的电动助力转向器、长塑实业的BOPA薄膜、船舶重工的汽车滚装船、宏发的电力磁保持继电器、虹鹭钨钼的钨丝等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一年来,共新上市了松霖科技、象兴物流、力鼎光电、建霖家居、特宝生物等5家“三高”企业。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39.jpg

增资扩产加速推进

  经济稳定运行,“三高”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厦门的优势在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厦门市各区各部门靠前服务、抢抓先机,让“三高”企业家们愿意在此扎根茁壮生长。数据显示,2019年厦门市“三高”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共228个,计划总投资1575.3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0.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0%。今年厦门市“三高”企业工业增资扩产项目共234个,计划总投资1525.56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74.78亿元。其中,华联电子翔安工业园、亿联网络总部大楼、天马六代、电气硝子三期等项目顺利开工,盈趣、玉晶光电、士兰明镓等企业项目如期投产,宸美光电、联芯集成等企业项目今年以来已投资10亿元以上,带动效应显著。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近段时间来,厦门市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推进未来产业,“三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从去年“三高”企业发展大会到今年上半年,“三高”企业新增授权专利9279件,占全市授权量的38.8%,其中发明1134件,占全市授权量的47.7%。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共有859家“三高”企业获得专利授权,总数达5157件,同比增长14.07%。厦门市陆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等产业建设了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三高”企业已建设的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9家,占全市企业类的9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占全市企业类的94.7%。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41.jpg

  【相关新闻】

创新机制贴心服务

“三高”企业茁壮成长

  去年7月召开的全市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简称“三高”)企业发展大会上,厦门市发布《关于实施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吹响了扶持“三高”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号角。一年来,厦门市紧密围绕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做强做优做大存量企业上,不遗余力地探索工作新模式,创新服务、“精准滴灌”,全市“三高”企业培育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42.jpg

  >>亮点1

  多措并举

  助力“三高”企业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厦门市瞄准科技密集型企业、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推出一系列助力“三高”企业茁壮成长的扎实举措,精准扶持“三高”企业做强做大。

  助力企业增产增效。市工信局落实技术改造补贴,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共拨付6.11亿元,惠及企业585家次;市资源规划局将改扩建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各区、指挥部,已有14家企业成功办理并启动增资扩产项目。

  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加大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共拨付12.34亿元,惠及企业3793家次;引导并资助企业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活动,共立项31项,资助2.13亿元。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市科技局推出“科技信用贷款”产品,通过授信模型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发放贷款3.89亿元,惠及企业166家;市金融监管局为45家“三高”企业提供企业应急还贷服务,涉及贷款24.54亿元。

  夯实要素配套。市住房局推出“三高”企业骨干员工切块分配保障性商品房共4000套,惠及613家企业,推出公共租赁住房23批次房源1553套,惠及企业487家;市资源规划局供应“三高”企业用地面积73.97公顷,惠及企业21家。

  制定多元人才政策。市委组织部引育高层次人才360名,柔性引进各类人才4135名,引进院校毕业生26250人;市人社局持续做好人才落户工作,“三高”骨干员工落户审核通过869人次,涉及289家企业;发放“三高”企业技能培训补贴金额3917.98万元,涉及人员34396人次,惠及企业193家次。

  强化企业服务。全市实现研发补助、工业投资奖励、税收增量奖励等40余项“免申报”政策;市科技局进一步优化高企认定核查流程,简化核查程序,减轻企业负担。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44.jpg

  >>亮点2

  创新服务

  推进“三高”工作落地见效

  一年来,厦门市不断探索 “三高”企业服务机制,通过一系列创新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倍增发展环境。

  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厦门市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提供政策推送、诉求跟踪、经济运行分析、服务月报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2512家企业、588个挂钩领导和27个部门(区)通过一站式平台(http://sg.xmsme.cn)进行互动。

  建立全挂钩服务体系。厦门市落实了领导挂钩服务制度,每家“三高”企业至少挂钩一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并全面推行“六必访”。对企业诉求,实施分层管理、多渠道解决,已推动解决了跨区迁移企业无法享受区级补贴、软件园三期企业公交不便等多个难点问题。

  创建政策服务导航。每月汇总全市处于申报期的政策,聚合在“三高”平台对企业集中发布,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政策知晓率,首次发布即浏览量破万,深受企业欢迎。

微信图片_20200730161446.jpg

  【企业声音】

  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总监罗娜:

  积极推动 抗疫产品获批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很快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但此类产品注册周期长,按原先流程从产品注册到获批上市至少需要一年左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帮助推动我们的注册申报及生产许可增项进程,整个流程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我们不仅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获证企业,产品也是全省第一家取得注册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

  厦门灵玲马戏城副总经理冯智雄:

  服务所急所需 缓解企业困境

  受疫情影响,按照政府抗击疫情统一部署,我们从今年1月24日起全面停业闭园,损失巨大,贷款还本付息压力也很大。市金融监管局主动服务于我们所急所需,联合人行、银保监局协调工行、进出口银行及光大银行,在遵循风险评估制度下创新突破,对我们授信新增5000万流动资金,极大地缓解了我们企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