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将开展13项促消费行动 市商务局发布《促进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0-06-06

6月5日上午,厦门市商务局召开促进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厦门市《促进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主要从举办“爱厦门·乐消费”系列活动、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商旅文体会融合消费、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促进家电家具消费、提升消费供给品质、提振餐饮服务消费、完善家政服务消费、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免退税业务发展、加大产销扶贫和电商扶贫力度、营造浓厚消费氛围13项具体行动入手,系统地为厦门市复商复市注入澎湃的消费动能——一首全面推动消费回升、全民释放消费活力的“协奏曲”已然奏响。

  【开展系列促销】

  十大消费活动贯穿全年

  厦门市将推出“爱厦门·乐消费”系列活动,举办接龙购、欢乐购、云享购、品牌购、汽车购、家居购、美食购、生鲜购、夜间购、扶贫购十大系列活动,打造全市联动、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典,助推全市掀起释放消费活力的热潮。该活动广泛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销活动,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天天有实惠、场场有精彩”,打造一个贯通全年、吸聚人气的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平台,持续为厦门市消费市场聚力放能。

  【提升消费品质】

  鼓励知名高端国际品牌入驻

  《方案》鼓励“首店经济”,为消费增长增添新引擎。今年厦门市将继续鼓励全球性、国际化高端知名商业品牌入驻,增加高端供给。扩大消费品进口,为拓展丰富市场需求添利好。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发挥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的优势,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消费品进口渠道,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厦门品牌竞争力。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品牌商品。

  【培育新型消费】

  支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

  厦门市将进一步培育发展网上购物、直播带货、云逛街、云服务等新型消费模式,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发展。发力新零售,鼓励引导中小百货大楼向邻里型社区购物中心转型,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加快零售创新转型,支持智慧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零售新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出台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实施方案,提升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推广特色品牌】

  积极引导老字号“走出去”

  培育、保护和发展一批闽南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鼓励老字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老字号上平台、上高铁、进机场、进免税、进社区、进景点。加快推动中山路高品位步行街改造提升。进一步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培育一批综合夜间消费集聚区,支持各区在夜间消费集聚区探索试点临时夜市,完善夜经济发展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

方案原文

▼▼▼

促进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举办“爱厦门•乐消费”系列活动

  提前谋划、合理规划,策划安排全年促消费活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以“防疫保供促消费”为主题,采取消费接龙方式,结合传统消费旺季和重点节假日,分时、分段、分类,有序推进,统筹做好全年促消费工作,搭建贯通全年、吸聚人气的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平台。

  重点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购物、住宿、餐饮、旅游等领域,市区联动,组织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贸企业、特色酒店等,发动全市大型电商平台、媒体平台、相关行业协会等,创新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销活动,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2、培育发展新型消费

  加快培育发展网上购物、直播带货、云逛街、云服务等新型消费模式。鼓励线上平台开展安心消费活动,推广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无接触式消费新模式。

  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发展。做大做精“双品网购节”活动,开展网络促销活动,促进网上品牌品质消费。

  鼓励引导中小百货大楼向邻里型社区购物中心转型,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

  加快零售创新转型,支持智慧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零售新业态融合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合规有序发展,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在线教育,加快5G和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加速校外培训、职业教育等线上化进程。

3、促进商旅文体会融合消费

  搭建多种形式消费促进平台,打造一批商旅文体会联动消费示范项目。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办好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节促产”带动全市影视文化产业与消费产业聚集发展。

  办好厦门国际时尚周、厦门国际设计周、当代好设计奖、国际设计营商周、海峡工业设计大赛等创意设计活动,用文化创意带动消费新业态。

  推出文旅演艺精品项目,鼓励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开展剧目展演、文创品展销、民俗体验等文旅消费活动。

  加快发展体育消费,提升高端体育赛事能级,继续培育帆船、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支持社会组织引进和举办国内外品牌赛事,鼓励开发健身产品,发展体育培训服务。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进一步提升投洽会、石材展、文博会、佛事用品展、工博会等专业性国际性大型展览规模和水平,带动会议展览消费。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采购,拓展进口渠道。

4、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促进新车消费,创新汽车消费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策划举办汽车互联网新消费,鼓励开展发放购车补贴、线上看车咨询、云直播、送车试驾等促销活动。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落实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政优惠政策。

5、促进家电家具消费

  积极稳定家居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大趋势”,促进大宗消费、定制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家电家居企业推出消费补贴,举办家电、家装节,开展多业态促销。鼓励企业开展智能、节能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活动,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

6、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鼓励全球性、国际化高端知名商业品牌入驻厦门,在厦首发新品,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提升消费市场高端供给能力。对已开业且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公司的厦门首店予以奖励。

  发挥厦门品牌传统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品牌商品,扩大“厦门品牌”影响力。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引导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拓展内销市场网络。引导外贸企业主流电商平台加强合作,推动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搭建线上内销展示交流平台,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消费品进口渠道。

培育、保护和发展一批闽南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鼓励老字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老字号上平台、上高铁、进机场、进免税、进社区、进景点。

  出台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实施方案,优化便利店网点布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直营店、加盟店予以适当奖励。

7、提振餐饮服务消费

  指导企业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让消费者安心进店、放心消费。鼓励线上餐饮平台加大促销力度,组织餐饮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线下促销活动。大力推行分餐制,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文明用餐新风尚。继续办好“寻味厦门”美食节、“八闽美食嘉年华”等活动。鼓励餐饮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用好直播带货等方式向全国宣传闽菜美食,打造餐饮零售新模式。

8、完善家政服务消费

  指导家政行业严格落实运营防控指南,在落实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提供上门服务。打响家政服务“厦门品牌”,提升家政服务水平。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推行家政服务机构职业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家政服务保险产品,支持家政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推进“互联网+家政”,推动家政龙头企业搭建跨区域、覆盖全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呼叫服务中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服务公共平台。

9、繁荣发展夜间经济

  突出闽、侨、台特色,围绕食、购、娱、游、健、养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夜食堂餐饮区、特色精品夜市区等一批综合夜间消费集聚区。

  鼓励各区深入挖掘闽台特色美食,打造美食一条街;积极引进和打造夜间大型旅游演艺节目,鼓励支持艺术团体推出优质音乐剧、舞台剧,提升夜间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完善夜间经济服务配套,完善大型多功能文体中心、综合性体育场馆等夜间消费设施建设。

  支持各区在夜间消费集聚区,试点临时摆摊夜市。鼓励商圈和公共文化场所等延长夜间营业、服务时间。优化调整夜间公交线路和运营班次。通过丰富夜间经济供给品类,提升夜间消费供给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具有闽南风情、厦门特色、时尚潮流的“夜厦门”地标、商圈和生活圈。

10、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

  以“岛内提升一批、岛外培育一批”为目标,高标准布局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鼓励各区依托文化特色、旅游、美食及自然生态资源等,规划建设至少1条业态互补、凸显特色的商业消费街区。

  加快推动中山路高品位步行街改造提升,通过加强规划布局、优化环境设施、提高商业质量、彰显文化特色、建设智慧街区、完善街区管理机制,努力争创具有特色的国家级步行街,把中山路打造成具有侨台、闽南特色的城市厅堂。

11、推动免退税业务发展

  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创新免税店监管模式,做优做大中免集团市内免税店业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五通客运码头、邮轮码头等重点口岸增设进境免税店,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店设立离境提货点。

  鼓励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扶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支持免税品经营企业增设市内免税店。鼓励增设离境退税商店,推广开展“即买即退”业务,吸引更多消费回流。

12、加大产销扶贫和电商扶贫力度

  加大临夏州农产品采购和宣传推广力度,做大做强临夏州电商品牌“西有农时”,支持电商带头人培训,做好扶贫冲刺。积极发挥市场潜力,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参与,持续扩大消费扶贫渠道。

  支持消费扶贫平台建设,积极向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荐产品质量好、带贫能力强、经国扶贫办认定的供货企业。继续在民兴超市各门店设立扶贫专柜,集中展示售卖临夏州扶贫农产品。

  积极支持扶贫协作地区参加我市各类展销会、厦洽会为扶贫协作地区提供免费展位,支持扶贫协作地区组织相关企业来厦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共同举办特色产品专场展销会和推介会。

13、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整合城市文娱旅游商业消费资源,开展整体营销宣传。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整合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户外广告等宣传渠道,搭建全渠道立体宣传,全面宣传展示厦门消费的新形象,营造促消费良好氛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全市促消费宣传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