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9年厦门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并通报了厦门市今年以来的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厦门市饮用水源地达标率、隘头潭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和小流域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19年厦门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而2020年1月-4月,厦门市空气优良率更是高达100%……每一个亮眼的成绩,都代表着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付出的努力,为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做出更生动的注解。
凤凰花开,鼓浪屿风景如画。(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接下来,该局将切实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坚持疫情防控阻击线、污染防治攻坚线、复工复产保障线“三线联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立足更高起点守护生态环境,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环境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一组关键词读懂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
>>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
201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切实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从实从严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涉及厦门市的18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及交账销号13项,其余5项按序时进度推进;交办的592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全力配合,对督察组现场指出的15个问题立整立改,督察交办500件信访件,目前也已办结462件、阶段性办结38件。
在落实整改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按督察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是一罚了之,而是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创新采取“订单培训”“环保体检”等方式,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治污手段,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守护“厦门蓝”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推进大气精准治理“一十百”工程项目,135个重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并累计完成7个行业1025家企业VOCs污染整治工作,基本完成138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此外,随着高排放机动车限行措施的落实以及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划定,厦门市率先全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了更加彻底、全面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的应急响应和联勤联动机制也进一步健全,不仅全市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开展扬尘管控等污染防治工作,厦门市还牵头深化厦漳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实现三地数据共享、防治互动。
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之年。接下来,厦门市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构建起绿色的交通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将联手各级各部门,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城市面源管理水平和区域联防联控水平,有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力的现代化、精细化。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9年,紧紧围绕厦门市抓招商促发展决策部署,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制定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大会精神15条措施、服务保障重点企业8条措施和服务保障重点“三高”企业9条措施,建立“三个一”(一家企业、一名部门负责人、一组干部)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的机制,开展“三送”(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对标国际一流提升营商环境。不仅如此,市生态环境局还率先全国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实行区域环评“一本制”管理,率先全省制定实施环境准入清单,实施排污权优先保障措施,累计为227个项目缩减审批时间5000个工作日,有力保障中航锂电A6、天马微电子、士兰集科微电子等重大项目落地。
2020年,尤其是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疫情防控阻击线、污染防治攻坚线、复工复产保障线“三线联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企业服务年”的各项要求,深入一线帮扶不断档,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环境要素保障,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组数据读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厦门市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守护高颜值绿色生态环境。图为东坪山美景。(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
空气>>
2019年:厦门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四,较2018年上升3位。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4项优于国家一级标准,PM2.5持续改善并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第二阶段标准,PM10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实现大幅改善。
2020年:1月-4月,厦门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八,与2019年同期持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并列第一。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四降”(二氧化氮下降27.6%、一氧化碳下降12.5%、PM10下降7.1%、PM2.5下降10.7%)。
水>>
2019年: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主要流域隘头潭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小流域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筼筜湖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同比均有显著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49.3%、39.6%;黄厝华天学院外浴场、椰风寨外浴场、明丽山庄外浴场、港仔后菽庄花园外浴场和厦大白城浴场等5个海滨浴场水质总体良好,适宜游泳;公主园海鲜酒店外浴场、水产研究所外浴场、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水质一般,较适宜游泳。
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三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北溪引水库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与去年同期持平;2月,隘头潭国控断面水质排名全国第六,3月排名第三;第一季度,小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根据6月1日最新监测数据,厦门市八大主要海滨浴场水质总体良好,适宜游泳。
土壤>>
2019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24个土壤监测点位污染风险低;危险废物产生量10.64万吨(不含医疗废物),当年处置率达99.8%;医疗废物产生量0.6万吨,处置率达100%。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但被限制进口的)实现零进口。
2020年:1月-5月,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44866吨(不含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产生量1818吨,其中涉疫垃圾421.39吨,处置率均达100%。
【点击】
网格监管更精细 污染防治更精准
厦门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完善环保网格工作机制
生态环境网格员每天深入辖区各个角落开展巡查,废气、污水、固废,种种污染迹象,他们要第一时间制止,并将问题上报。一天当中,除了常规巡查外,他们还要随时待命。污染防控警报一拉响,不管多晚,他们要立刻奔赴现场,协助调查处置。
在厦门市,每天有千余名这样的基层环保卫士同时活跃在路上,依托一张严密的大网来运行——这就是厦门市建立的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覆盖“市-区-镇街-城乡社区”四级网格单元,具体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6个二级网格、43个三级网格、961个四级网格。
2015年,为深入贯彻国家、福建省相关部署,厦门市正式出台《网格化环保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生态环境局扎实推进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了一套独具厦门特色的网格工作模式,并不断发挥功效——环境监管实现零死角无盲区,污染防治更加高效精准,更难能可贵的是,生态环保理念、绿色生活观念经过广大网格员的宣传引导,在全市更广范围内落地生根,不断转化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高效响应快速出击 确保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5月24日上午,思明区某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数据一早就亮起“红灯”:该点位的PM10和氮氧化物数值突然走高。手机App接到指令后,不到10分钟,监测站点所在街道的环保网格员已经抵达现场。原来,片区内一所小学正在装修,一部柴油机械正在挖掘土方,扬起的尘土加上尾气排放,导致了数值的异常。环保网格员找来施工单位沟通,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降尘抑尘工作,围栏覆盖到位,开启雾炮、雾喷,现场的扬尘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高效响应,及时出击,将污染风险及时遏制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厦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的一大功效。如今,厦门市水环境管理平台已经与市区两级环保网格化平台联通,只要污染警报响起,指令就会直传属地网格员的手机App。网格员及时巡查,制止污染,还会将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回传后台,生态环境人员便可据此展开预判,迅速做出科学决策。
不仅市区两级的联动增强,各区也在平台建设、数据联通上下足功夫,不断增强网格环境监管应急响应的本领。以同安区为例,作为厦门面积最大的行政区,该区环境监管压力不小。为此,同安区着眼“互联网+”,依托同安文明卫士信息平台,充分调动全区165名网格员的力量,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现、通报、整改、反馈的效率。
监管全覆盖动态化 筑牢生态环境防护屏障
近期,翔安区新圩北路一家生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的企业,因为喷漆时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被查封了生产设备。当时,工人觉得车间位置偏僻,又是午休时间,不会有人来查,便一时偷懒,没采取防护,没想到被前来巡查的片区网格员小李逮了个正着。
隐蔽在角落的污染行为被揪出,这绝非偶然,也不只是在翔安区,而是各区网格化环境监管早已练就的基本功。在厦门市,城乡社区被细分成961个四级网格,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统统纳入其中,环保监管分级负责、划片包干,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专人在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网格巡查严格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机制,全市千余名网格员落实每月四巡,涉及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每月一巡,真正落实监管的全覆盖、动态化。
与此同时,各区还建立起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保障精细化的工作模式落到实处。比如,以产业立区的海沧,就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突破口,率先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不断凝聚起网格监管的强大合力。各区纷纷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科学工作机制,切实推动网格监管落细落实,为辖区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上紧一道“安全阀”。
深入一线发动引导 推动绿色生活观念养成
长虹路因现代商业气息浓郁,被称作“殿前中山路”。然而,餐饮油烟污染一度掣肘街区环境提升。去年,长虹路全路段餐饮业集中做了油水分离改造,污染少了,街区品质变好了,吸引更多顾客慕名而来。这一华丽转身的幕后功臣就包括辖区网格员。巡查间隙,辖区网格员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入户摸排测算,不仅提供专业意见,还帮着测量面积、登记表格,赢得商家点赞,促进改造工作顺利高效推进。
这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厦门市网格员的另一项使命,那就是服务生态环保工作大局。不只是巡查监管,日常工作中,他们积极发挥熟悉网格详情的优势,把生态环境政策贯彻到基层,把服务指导传送到一线。这一点,在第二轮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就有突出的体现。网格员们凭借丰富的一线巡查经验,全力配合普查员开展入户调查、数据采集。他们还积极指导工人预填表格,为普查小组开展入户宣传和布表调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格员不仅是热心的服务者,还是专业的宣传员。业余时间,各区网格员队伍会定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团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传播生态环保理念、绿色生活观念。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思明区网格员队伍就配合各方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一拨又一拨人来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