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比学赶超 | 陈剑斌:招商引资急先锋 服务客商贴心人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0-05-21

  陈剑斌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墙上,则挂着一顶安全帽。作为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投公司”)招商引资工作第一责任人,陈剑斌的工作现场在企业和招商载体建设工地间切换。今年以来,他和团队一手抓防疫和复工复产,一手抓招商,引进了中电京信海西总部、抖音文化、友信金服、云茂互联、众库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

  做优企业服务

  为企业牵线搭桥

  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多年来,陈剑斌始终将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让企业专注研发生产,企业发展好了,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近,陈剑斌还计划将软件园三期的火炬人工智能大厦作为园区企业云知声应用落地场景,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1590052267622584.png

陈剑斌(左一)和同事们讨论招商方案。(图/ 曾景明)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剑斌冲锋在前,带领团队走访了近百家企业,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复工复产。正因为他深入的走访,使他能更好地为企业“牵线搭桥”,推进企业供需对接。在走访软件园企业爱逸食品时,了解到该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急需对接高水平科研机构,陈剑斌马上联系了不久前刚走访过的中科院计算所厦门数据智能研究院,隔天就迅速安排双方见面会谈,帮助双方快速建立合作基础。企业表示,虽然目前线下门店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信心通过合作实现技术突破,争取全年营收突破7亿元、实现50%的增长。

  这只是陈剑斌为企业服务的一个缩影,他还通过“屏对屏”的方式,主动加强与项目方联络,及时回应客商反映的问题,并逐条梳理项目信息,几经易稿后敲定商务条款。截至今年4月,软投公司已引进82个项目,为推动火炬高新区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约定就要守信

  打的跨城商谈

  作为一名火炬“老兵”,“跑”是陈剑斌的常态。去年夏天,两天时间里,陈剑斌和同事从厦门出发,跑了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的4家数字经济企业。

  原本,陈剑斌预订的是广州到深圳的动车票,但由于从厦门到广州的飞机晚点,导致行程紧张,为赶在约定时间前抵达深圳与客商见面,陈剑斌和同事当机立断,将动车票退了,改为打出租车奔赴深圳。广州到深圳全程147公里,当天夜里,当深圳客商看到风尘仆仆的招商人员时,不禁被厦门招商引资的诚意所打动。

  每次奔跑招商背后,都是陈剑斌和团队深思熟虑的付出。平日里,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经济等产业,捕捉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项目源。

  “招商引资已从拼政策向拼服务、拼产业生态发生转变。”据陈剑斌观察,如今的客商更看重营商环境、产业集聚效应和本地垂直整合配套能力等等, 基于此,他和团队会根据目标项目所在产业,对火炬高新区、厦门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做梳理,找出吸引客商的亮点。

  整合部门力量

  打造“大招商”队伍

  去年全市招商大会召开后,陈剑斌大胆探索,从构建“大招商”队伍着手,带领团队推动招商、服务和投资三个部门实现人员和资源的整合。整合后,软投公司的招商队伍壮大至二十多人。

  “投资能促进招商,招商工作又与企业服务密不可分,将三个部门统在一起,不仅能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可推动信息融通、资源整合。”在陈剑斌看来,跨部门的“大招商”队伍变“单兵作战”为“组合攻坚”,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组织架构理顺了,队伍素质提升也同步提上日程。陈剑斌说,招商人员需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这样才能在招商中做到事半功倍。他一方面鼓励招商人员开展“头脑风暴”,进行经验分享、观点碰撞,另一方面,策划培训课程,邀请专家为招商人员答疑解惑,开展实操培训,练好内功。

  【名片】

  陈剑斌: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带领招商团队实现业绩翻番,新引进农信互联、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256家企业,新增投资超46亿元。今年4月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

  【声音】

  从事招商工作每天都能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这让我感到充实,而为企业服务、陪伴企业成长,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今年是厦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我们感到身上的担子比之前更重,我们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在新机遇浪潮中抢抓新机遇,努力招大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