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厦门-台中-金门经济文化交流视讯会在三地同步举行。三地业者呼吁,根据闽台疫情防控形势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加快“小三通”复航,为人员往来和学生复学提供便利化举措,推动各领域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
三地商协会、业者、民间人士,以及厦大台研院专家学者通过视讯方式,围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疫情后推动厦门、台中、金门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进行探讨。
此次视讯会由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台中市总工业会和金门县商业会共同主办。
分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经验
视讯会上,三地各自介绍了疫情防控情况和应对疫情采取的防控策略措施,分享了跨境往来防疫工作的成效和复工复产经验。
在厦台企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内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推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织严织密织实疫情防控网,确诊和疑似病例实现双清零。截至15日,福建全省连续78天无本土确诊病例;台湾方面,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已连续32天没有本土新增病例。
如今,福建省、厦门市均已按下重启键,公众场所恢复开放,会议、会展活动可正常举办,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说:“厦门已经‘复活’了!目前,我们基地大约有六成的台湾青年已经回到厦门。”
为助力台企复工,福建省、厦门市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给予水电能源、金融、交通物流、扩大线上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给予用工稳岗、社保补贴,对税费进行减免。厦门市针对台商台企专门出台增信心、渡难关、稳预期十条措施和落实惠台利民“26条措施”实施细则等,“一企一策”精心帮扶,为在厦台企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各种难题。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在会上讲话。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这些有温度的举措,犹如寒冬里的熊熊热火,烘热了每一个返厦复工台商的心,让在厦门的台资企业对大陆经济和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开足马力往前冲。”目前,厦门规模以上和“三高”台企全部复工,2501家重点台资企业和687家青创基地台企全部复工,台籍高管、台干和技术人员已基本返厦复岗,企业产能接近乃至超过同期水平。
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与第一大进口地,亦是台湾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地和台商投资最多的地区。大家一致认为,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近期因疫情发生造成两岸交流交往暂时阻断,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携手抗疫,逐步恢复两岸经贸、文化、民间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陆和台湾的疫情正得到有效控制。对两岸人民来说,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后重启两岸交流,取消或适时地解除各种限制,重启各种经济活动,恢复人员往来与交流交往,成为当务之急。”厦大台研院教授孙云直言,对两岸来讲,交流是硬道理,交流才能增进了解,交流才能增进情感,交流才能消除误解敌意。
两岸客滚船“中远之星”轮
金门县商业会理事长李有忠呼吁,“金门县政府加强与台北有关单位联系,在常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以民生为重,加快‘小三通’复航。同时,加快推进厦金通桥、通气、通电。”
建发国旅集团副总经理王珺瑜认为,两岸可以携手整合资源,拓展新业务,根据在地特色,研发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研学产品及线路,在“危”中觅“机”,重启在疫情中受到重挫的旅游业。
台中市总工业会理事长吴桂森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近期,虽然疫情阻断了两岸的交流交往,但是希望我们两岸同胞能携手抗疫,并积极推动疫情后的交流。两岸的民间交流不能停,不能少,不能断,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