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推出“人才登鹭行动” 引领带动人才集结抗疫一线 帮助人才企业重启加速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0-03-06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近日,厦门市推出人才硬核政策“大礼包”,出台柔性引才举措,搭建空中双选会“云平台”,解决人才购房难题,实施优秀人才举荐制度等,既有真金白银的有力帮扶,也有踏踏实实的靠前服务,引领带动人才集结抗疫一线,帮助人才企业重启加速,带领人才群体众志成城一起“送瘟神”,更和他们同心协力一起“迎财神”。

微信图片_20200306152013.jpg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人员恢复生产。(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奇辉 摄)

  柔性引才 线上招聘

  抛出人才政策大礼包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让人才群体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厦门市推出“人才登鹭行动”,用柔性引才政策吸引人才群体“云献计”,让广大人才进一步感受到厦门温馨、包容、开拓、创新的城市特性。

  在“人才登鹭行动”中,厦门市陆续抛出人才政策大礼包。首先,全面推进“群鹭兴厦”人才政策体系,分层分类实施“金鹭”高层次人才、“银鹭”产业骨干人才、“青鹭”青年人才、“新鹭”优秀毕业生、“飞鹭”柔性人才等五大人才工程,设立“人才发展服务周”,出台产业人才政策2.0版本,集中为人才和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其次,出台柔性引才专门举措。对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的柔性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其中,为来厦开展合作的柔性人才,提供最高每月10000元的租房补贴;厦门市企业在外设立研发机构全职聘用的人才,可参照本地人才申报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研发机构可获最高200万元奖励。

  第三,上线空中双选会“云平台”。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搭建专属线上招聘平台,并在10个引才基地城市、150所重点院校做持续深入宣传推广。加强毕业生人才与厦门市企业的对接,为全市产业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云招聘服务。

  第四,进一步解决人才购房难题。简化程序,实现毕业生接收网上即时审核“秒批”。同时,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不限户籍,在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范围内购买1套自住商品住房。

  此外,厦门市还将实施优秀人才举荐制度,推荐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的人才和项目申报“百人计划”、“双百计划”、拔尖人才等省、市级项目;全力导入高校智力资源,与教育部、清华大学等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厦门基地,符合条件的“留厦”博士生可申请最高130万元购房补贴;升级完善“白鹭英才卡”一卡通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及服务专员制度;完善“人才+资本”服务机制等。

  全力引才 鸥鹭南飞

  构筑科技创新人才新高地

  “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全年力争引育高层次人才600名,引进柔性人才6000名,接收毕业生就业6万人以上。”2020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厦门市人才工作划定了一条“跳起摸高线”。

  2019年厦门市全年引才数量创历史新高,成功突破了“引育高层次人才500名、引进柔性人才5000名、接收毕业生就业5万人以上”的既定目标,全年审核接收毕业生来厦就业同比增长25%;创新实施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试点工作,挂牌成立福建省首家外国人才服务站,8个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133个外国人才项目报名参加海外创业大赛,全年留学人员来厦就业比增25.1%。

  不仅如此,厦门市还着力完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对顶尖人才提供200平方米免租10年人才房或1000万元购房补贴;对A、B、C类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达200万元,或可申购最高15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价格优惠55%,政策力度全国领先。首批审核确认享受安居政策的各类人才878人,目前已有267户取得首批次人才选房资格,预计发放住房补贴1.1亿元,有效缓解人才安居难。同时,厦门市推动出台“三高”企业骨干员工住房保障政策,市级公租房面向“三高”企业推出专门批次,已为“三高”企业骨干员工配租121套(363床)。厦门正在构建引才用才育才“全链条”,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新高地”。

  审批提速 举措暖心

  人才企业经营更有底气创业更有信心

  “疫情导致公司海外订单交货延期,40万元的人才扶持资金真是雪中送炭,150万元的工程款也提前结清了,正好用来补充公司现金流。市委组织部为人才企业排忧解难,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创业更有信心!”厦门市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智联通信公司董事长谢大成说。

  结合复工复产大走访,厦门市把重点人才项目扶持资金兑现,由每季度一批提速为“即办即批、应办尽办”。此次首批人才扶持资金拨付共涉及24家人才企业,总金额达2350万元。同时加急拨付的本土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扶持资金达1197万元,扶持对象就包括本次出征湖北抗疫的12位医疗高层次人才。

  企业复工复产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三个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出台18项具体举措。从免费包机、包船、包车接人,到“一对一”设立政府服务专员,密集推出援企稳岗政策大礼包,为企业输血供氧,打通援企政策最后100米,交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战时答卷。

  使命在肩 一往无前

  专家人才全力投身抗击疫情主战场

  春节期间,市委人才办就发出了《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类人才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汇聚疫情防控正能量。广大专家人才和人才企业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发挥各自力量,捐物资、捐设备,汇爱心,共同吹响战疫冲锋号。

  “我是湖北武汉人,应该带头回去支援家乡。2003年,我曾参加抗击SARS疫情,现在分管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工作25年、党龄26年,管理和临床经验方面都比较丰富,熟悉流程。”市拔尖人才、市高层次人才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尹震宇副院长多次请缨,作为医疗领队带领医护人员队伍驰援武汉。全市医疗卫生人才第一时间响应福建省卫健委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武汉应对疫情的号召,已有3批共302位医疗卫生人才奔赴武汉。

  “双百人才”林松华创办的盈趣科技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赠1300万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拔尖人才邹剑寒领衔的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钟南山团队,向火神山医院定向捐赠价值300万元的准医用级空气净化器;“双百企业”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庆阁教授带领团队,于1月31日研发成功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取试剂,每周可向市场供应4.2万份。

  青年“双百”人才卢竑岩创立的吉比特公司成立工作小组,联系多方物资对接渠道,连续5天24小时与海内外爱心同胞对接,带头捐赠3200套医用防护服和7400个医用外科口罩;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双百计划”人才许广彬,亲自组织全球采购,向湖北武汉、江苏、安徽、福建、北京等地先后捐赠医用口罩超过20万只,累计捐赠IT设备和医疗物资价值超500万元。

  战疫当前,广大医务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闻令而动,众“智”成城,用满腔热忱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病魔较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