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勤抓复工复产。2月10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厦门市各类企业在抓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
厦门市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推动建设项目开复工领导小组、推进工业企业有序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领导小组,强化全盘统筹,确保两手抓、两不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厦门市各级各部门也要主动靠前服务,用心用情着力帮扶,加快兑现省、市各项援企稳岗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做好“六稳”工作。
10日,厦门地铁3号线火车站工地上,龙门吊正在作业。(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协云 摄)
聚力项目建设,筑牢发展基石。记者从市建设局、市重点办获悉,截至10日,全市共有中航锂电、新体育中心、第二东西通道、轨道交通工程等54个项目开复工,施工人数4600余人。厦门市制定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快推动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若干措施》和《厦门市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健康防护手册》,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推动项目尽快开复工。工业企业方面,市工信局正着力抓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工业企业有序复产,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指导企业按照《工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手册》,履行复产备案和疫情防控承诺。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产业复工复产中的员工返岗防疫、防护物资保障、交通物流等实际问题和困难。目前,厦门市建立每日一报信息制度,及时掌握全市工业企业复产进度。数据显示,全市重点工业企业202家,2月9日之前已经开工、连续生产的有44家,10日计划开工的企业146家。
为做好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促进行业平稳发展,10日,厦门市制定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推进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工作方案》及《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防护手册》。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疫情期间,厦门市主要副食品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加油站等没有停工,全力保障民生供给。截至10日,厦门市大型超市及连锁企业约有70%门店营业,员工返岗率达到90%。商场、百货、购物中心约有57%正常营业。外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移动办公、线上运营等方式逐渐复工。
共克时艰,向阳而生。公交地铁有序运营,严格做好防疫措施;第二西通道项目恢复40%的施工量,预计202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新体育中心项目一片火热施工景象,确保项目5月底前主体动工;施工人员、材料陆续进场,中航锂电A6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正式投用;宸鸿科技7个厂区全线复工,产能恢复至7成;厦门万象城整合和联动商户的线上线下资源,为市民开启了便捷、安全的线上购物通道……厦门市各大重点项目、企业生产现场摁下“重启键”,复产复工加油干。企业表示,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及时解决在疫情防、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保安全、保健康、保生产,打好这场经济“战疫”。
【马上评论】
坚定信心 转危为机
防控疫情,是遭遇战、攻坚战,也是总体战。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旅游、餐饮、百货等行业经营惨淡,很多小微企业、个体户业务无法开展,生存压力陡增。但也有一些经济业态,逆风飘红,比如,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如火如荼,互联网医疗、即时配送一站式购物加速上扬。我市一些商家推出“云逛街”等,整合联动商户的线上线下资源,为市民“宅家”提供非接触购物。
有人说,“‘非接触经济’迎来风口”。此话不假。此次疫情,虽然阻断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但在全面互联网化趋势下,防控疫情进一步加快线下向线上迁移融合。
同样的疫情,不同的呈现。所谓危机,有危有机,危中藏机。当意外灾难发生时,有的人手足无措,恐慌过度;有的人逆向思考,寻求突破,最终化茧成蝶。诞生于“非典”时期的淘宝,就是典型的范例。2003年“非典”爆发时,阿里一位参加广交会的员工因发烧疑似“非典”,全公司的人都被隔离。马云做出了一个决定,全部员工在家办公。然而意外的是,阿里的业务并没有因此中断,电商因为解决了用户无法出门购物的难题,业务量反而迎来了巨大增长。据统计,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淘宝网站的注册用户和点击量都大幅增长。
每一次危机,都是财富的重新洗牌、成功的重新定义。每一次严重疫情,往往是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外驱力,社会生活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任何一家不同寻常的企业,都曾经在非常残酷的形势下经受洗礼,淘宝如是,腾讯、京东等亦如此。因此,面对疫情,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唉声叹气,不要怨天尤人,以积极心态,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转危为机。
天,无绝人之路;路,就在我们脚下。“非接触经济”的风生水起,只是疫情倒逼出来的一个机遇。面对眼前的困难,我们要振作起来,让梦想照进现实,用信心点燃希望,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我们终将战胜一切疫魔,相信明天升起来的太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