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
建设“五个一”平台,搭建“孵化-加速-产业化”孵化体系。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专业孵化器、 一个产业园、 一个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一个产业研究院。
【人才】
人才政策申报培训、“一对一”上门精准辅导,已开展数十场、超500人次参加的专业技术培训。
【合作】
深化产学研合作,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725所等高校院所的十余个科技成果已成功落地并成立创业公司。
高新区推进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
“创响中国”厦门站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峰会27日在厦门举行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发言
研究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本版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
“落地高新区的先进碳材料企业,经认定,只要满足相应条件,就可以获项目落地补贴、场地租金减免、电费补贴、研发补贴及产品应用奖励等千万余元政策资金支持。”在12月27日举行的2019中国(厦门)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峰会上,火炬高新区石墨烯产业政策受到众多参会企业关注。
2018年9月,火炬高新区发布了《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区内石墨烯企业可以获得技术、专利、成果转化、人才等多方面政策扶持。目前,火炬高新区已开展多次先进碳材料企业认定及政策兑现工作。
不仅政策给力,高新区还积极推进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搭建石墨烯新材料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系统和跨界协调创新生态圈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
在做好内培文章的同时,高新区积极外引项目、人才。全市招商大会后,高新区围绕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相关领域的产业链全力招商,重点跟进招商规模较大、产业化较为成熟的项目。
为解决在孵企业融资难问题,高新区与社会资本联合发起成立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的5000万元基金已完成对5个石墨烯新材料相关企业的投资,投资总金额达2933万元,并有2个项目完成后续融资,融资总金额超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强石墨烯产业与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软件与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等六大重点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石墨烯新材料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声音】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技创新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因分离石墨烯的研究而享有盛名的诺贝尔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亮相此次峰会,他建议说,石墨烯企业应注重与高校合作,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石墨烯的研发和应用。
在此次峰会上,不少石墨烯相关应用登场,包括可发热的衣服、地暖、水性涂料等等。在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看来,石墨烯新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开辟出全新的应用方式。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演讲中分享了多个石墨烯的新应用,比如一款具有适应性的隐形眼镜,在石墨烯技术的驱动下,它可以根据光的变化自动变化焦距。
【相关】
为高端人才回国创业搭建平台
厦门市2019“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主办方为获奖者颁奖。(厦门创新创业园 供图)
英国留学生学霸天团带着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3D打印、新材料等“硬科技”项目来厦路演,与厦门创投人士、创业导师面对面交流,寻求资本对接。12月26日-27日,厦门市2019“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佰翔软件园酒店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指导、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联谊会英国分会承办。
“厦门是创新创业热土,对留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领下,我们海外留学人员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项目为祖国作贡献。”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联谊会主席刘鹏博士表示,此次共组织了8个优秀“硬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来厦路演,希望通过项目资本对接,把优秀的英国“硬科技”项目引到国内,落地厦门。
此次路演项目瞄准科技前沿,惠及民生。如牛津大学博士生唐诗彦和其团队研发的“试管婴儿胚胎着床率精准预测芯片”,致力于实现子宫内膜窗口期的无创检测,帮助医生找到最佳胚胎种植期,减少人力物力。唐诗彦告诉记者,项目还处于实验阶段,希望通过融资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生张博闻研发的“硫住汞——高硫活性炭”项目引发关注。这一新材料项目用高硫含量的活性炭来吸附污水中的汞、重金属杂质,可应用于煤电、光电企业的污水处理。张博闻说,厦门火炬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基础良好,希望项目能落地高新区,与新材料产业实现联动。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大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一等奖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可视化癌症早期诊断”项目摘得。
记者了解到,创业中心作为大赛承办方之一,其运营管理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已逐渐成为厦门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首选之地,聚集了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2000多人,其中海外留学人员1000多人,占来厦创业留学人员总数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