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江苏常熟举行。会上发布《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2019),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以综合得分94.34位居“竞争力排行榜”第三名。目前,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共有350家。
自2002年建成以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目标,积极推动招才引智与项目引进并举的协同招商,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资本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引进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2000多人,其中海外留学人员1000多人,占来厦创业留学人员总数的90%;园区现有留学人员企业150家,来自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厚植沃土,打造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重要承载地。多年来,园区围绕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创人才队伍。同时,通过打造专业孵化、科技金融、创业辅导、政策四个服务平台,组建“一对一”服务小组,针对性地为人才开展帮扶服务。
引进一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若干团队,培育一批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样的连锁效应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不断上演。如园区第一家留学人员企业三达膜已成为中国膜产业的“黄埔军校”,最近在科创板上市;瀚天天成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可提供商业化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生产商;清源科技已成为国际化光伏设备提供商。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园区抢抓战略机遇,通过打造福建省首个海外(硅谷)离岸孵化器,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举办三届中国厦门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等举措,对接国际高水平创新资源,吸引人才项目落户厦门。就在近日,落户园区的新加坡创士锋项目启动运营,该项目将在厦门建立并长期维持一条以新加坡为枢纽、连接中国通向国际的高科技创新资源渠道,引导“三高”企业项目落户厦门市。
新加坡创士锋科技园项目正式揭牌运营
11月23日,位于厦门火炬荟智空间的新加坡创士锋科技园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创士锋在厦门进入实际运营阶段。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社区事务署主管部长傅海燕以及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等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新加坡商企代表团一行5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新型孵化器落户 采用“科创共建”模式
新加坡创士锋科技园项目由新加坡Transfong Ventures核心团队组建,是采用“科创共建”模式的新型孵化器。该项目在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支持下,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与湖里区政府共同引进,于今年9月签约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厦门市抓招商、促发展结出的又一硕果,也是厦门市对接国际高水平创新资源迈出的重要一步。
创士锋在新加坡和厦门均设有投资团队和孵化中心,将建立并维持一条连接新加坡与中国的国际高科技创新资源渠道,构建开放、共享的科创孵化平台,引导国际科创项目和人才团队落户厦门,促进厦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帮助厦门科技企业通过新加坡,出海国际市场。
新加坡品牌首先落地 建立运营研发基地
作为两国政府共同支持的中新国际科创合作平台,创士锋充分发挥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在新加坡,佳士生物科技Biocair成为第一家通过创士锋落地厦门的新加坡科创企业;在厦门,万人集团将和创士锋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新加坡开拓国际市场。创士锋首席执行官李葳博士在致辞中说,创士锋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企业像佳士集团一样来到厦门,走进中国;更多的厦门企业、中国企业,像万人集团一样通过新加坡走向国际。
第一个落地创士锋科技园的项目Biocair来自新加坡,是无毒消毒技术领域的领导品牌。公司将由来自新加坡的技术人才带领,在创士锋平台的支持和共同参与下,在厦门建立运营和研发基地。创士锋平台还将在明年推出创士营(t-CAMP)国际科创培训交流计划,通过举办沉浸式真实情境模拟和一系列培训与参访,让中国科创团队深度了解新加坡科创产业,并为其拓展海内外市场打下基础、建立联系。
新加坡创士锋科技园所在的厦门火炬荟智空间,位于火炬高新区核心区域,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致力于吸引大数据、图像识别、语言识别、机器人、专家系统以及5G+物联等相关应用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厦落户,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