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厦门邮轮产业如何保持全国“顶流”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25-04-23

img

  厦门去年共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20%,分别位居全国邮轮港口第四和第三;预计2025年全年将接待邮轮48艘次,其中仅母港邮轮就超过了30艘次……4月22日,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召开厦门邮轮产业发展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厦门市邮轮旅游发展态势积极向好,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

  厦门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待邮轮。一直以来,厦门邮轮就是全国邮轮旅游界的“顶流”。2005年,厦门先谋先动建设当时中国最大、能接待14万总吨豪华邮轮的国际邮轮码头,这也是中国沿海四个邮轮专用码头之一。同时,厦门开始谋划邮轮综合体建设,打造“世界邮轮母港”,厦门邮轮游从1.0进阶到2.0时代。

  近年来,邮轮经济加速升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厦门邮轮产业发展质量何以始终位于全国前列?记者观察发现,厦门邮轮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打法”——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商业配套服务的完善,再到周边文旅资源高效辐射,全方位打造具有国际一流邮轮接待能力的3.0版本的国际邮轮母港。

  提升硬件水平

  上演“连船好戏” 通关更智慧高效

  截至2024年,厦门邮轮旅游已累计接待邮轮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万人次。其中,2024年厦门邮轮旅游市场快速回暖,共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20%。2025年第一季度,包括“银海晨曦”“欧罗巴2”号等奢华邮轮在内的5艘次邮轮相继到访,接待外籍旅客超3000人次。4月,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将在厦运营7个母港航次,预计旅客吞吐量2.9万人次。

  目前,已有不少国际邮轮确定下半年的来厦“档期”。蓝梦之歌号邮轮将在8月至10月来厦运营20个母港艘次,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将在11月继续来厦运营7个母港艘次,另有“招商伊敦”号等邮轮将挂靠厦门。预计全年将接待邮轮48艘次。

  今日,厦门港将迎来爱达·地中海号、蓝梦之歌号邮轮“两轮同靠”的盛景,预计全天进出港旅客超7000人次。

  “连船好戏”的上演,得益于港口设施和配套服务的持续完善。近年来,厦门邮轮码头顺利完成泊位改扩建,现有3个专用邮轮泊位,具备同时靠泊3艘大中型邮轮的能力,也可停靠22.5万总吨世界大型邮轮,并实现了邮轮泊位岸电全覆盖。

img

豪华邮轮爱达·地中海号靠泊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就在4月15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邮轮和游客接待能力都大幅提升。新航站楼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80万人次。楼里设置错层值船柜台,可以满足3艘邮轮同时值船。

  在这座投资7.3亿元打造的现代化航站楼里,一场以旅客为核心的智慧变革正在发生——首次实现出入境分层通关,入境、出境大厅分别设在一、二两个不同楼层,且海关旅检通道从2道扩至4道,提高旅客通关效率;红外测温、放射性检测等先进技术投用,实现非接触式的无感监测,提升旅客通关体验。

  “现在,旅客出境通关仅需进行一次行李检查,等待时间缩短50%。”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航站楼通过数据聚合与视频分析重构技术,将海关行李查验和港站运营方的安全检查合二为一,实现海关、安检“一次过检”,等待时间缩短50%。

  “更智慧”意味着更高效。现场实测显示,入境旅客从离船到通关结束,平均仅需约10分钟,通关时效提升约50%。“更敞亮、更便捷”,这是新航站楼启用一周来,被旅客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优化配套服务

  邮轮从海上驶入商圈  与“岸上游”无缝衔接

  邮轮旅游被誉为“漂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经济如何深度链接城市发展?厦门邮轮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停留在增加航线和航次的表面,而是着力打造邮轮产业综合体,进行“船、港、城”三位一体综合开发,让邮轮旅游串联文旅体验、商贸零售等多种业态,形成“一船带一城”的溢出效应。

  据介绍,厦门邮轮母港片区采用“前港、中区、后城”联动发展模式,近年来综合配套不断提档升级。在邮轮中心后方,城市综合体项目“海上世界”一期已落成,总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集“船、港、城、产、游、购、娱”元素于一身,成为厦门的网红打卡点。东渡客运码头的厦鼓时光滨海商业体则提供了全方位的“吃、喝、购、娱”服务。邮轮母港周边商业体的落成,打造了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让邮轮从“海上”驶入“商圈”,撬动城市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全球首个闽南文化主题幻境公园——“屿见闽南·时光幻境”项目揭幕,并将于5月1日试开放,让游客一下邮轮,就可以沉浸式感受闽南民俗风情、体验闽南文化的魅力。

  目的地观光,是邮轮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赢得外地游客的青睐,离不开当地的烟火气和文化味。“邮轮+文化”破圈融合,成为厦门邮轮游的新“出圈”方式。2025年2月,作为“欧罗巴2号”邮轮环球航线首个大陆访问港,厦门邮轮母港特别准备了国风漆扇、博饼、拓福等体验项目,让远道而来的旅客感受厦门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促进“船上游”与“岸上游”无缝衔接,厦门提升并串联邮轮母港后方配套,推出了许多“新玩法”:持续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潮玩快闪等;把鼓浪屿、植物园、中山路、海上世界等30多个景点、街区串联起来,推出“邮轮+世遗”“邮轮+康养”“邮轮+研学”等10条主题线路;同时大力开发鹭江夜游等夜间乐游产品,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节等夜间文旅项目,释放城市文旅新动能。

  便捷的交通,是链接城市文旅资源的必要条件。作为国内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邮轮码头,邮轮中心实现了地铁、轮渡、公交、旅游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包括开通邮轮港口至鼓浪屿的直达航线,15分钟就可以到达;开设12条公交旅游专线,覆盖30公里内主要景点,打造“一小时旅游圈”。

  同步

  厦门市将建设首个航运要素产业园

  记者从4月22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厦门市将建设全市乃至全省首个航运要素产业园——厦门航运要素集聚园区。

  该产业园以海上世界D座大楼为试点,先行先试探索航运集聚创新模式,吸引聚集更多的产业链资源、优质企业、关键要素及服务机构,构建航运要素集聚、航运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并逐步扩展至整个邮轮母港片区,打造具有经济特区发祥地特色的航运经济产业集群,力争加快把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成航运服务功能齐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