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建设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新型家园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 2019-11-11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日前召开

  11月9日,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市科协新一届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任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开启新征程的厦门市科协将如何贯彻落实市科协“八大”会议精神,做实“四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贡献?11月11日,厦门日报发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级科协组织代表感言。

  为建设创新型厦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云宝(厦门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厦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厦门市各级科协组织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市科协“八大”会议精神和决议,切实把党领导下的科技群团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把科协建设成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新型家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建设创新型厦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科协接下来的工作,我谈几点设想。一是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着力搭建科技工作者信息库,全面细致了解厦门市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链接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资源,通过提升凝聚力和组织力,以前瞻的眼光,构建符合厦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二是发挥地缘优势,深化两岸科技工作者交流,注重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对标先进,开阔思路,多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学习取经。

  三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利用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者密集、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好桥梁,助力高校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更好地服务厦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做好科普教育工作,讲好科学家故事,展示科学家超凡魅力,让科学家精神广泛弘扬和传承,进一步提升市民科学素质。

  打造具有鲜明“思明特色”的多元科普品牌

  ●张晓红(思明区科协主席)

  市科协“八大”的顺利召开为厦门市科协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使我们倍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判新时代科协组织的使命目标,对标市科协“八大”对基层科协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为切入点,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互联网+科普”、社区惠民科普、校园科技教育等重点工程,打造具有鲜明“思明特色”的多元科普品牌;深化改革,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形成联合协作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引导高端人才对接厦门高端制造业

  ●刘暾东(厦门市自动化学会会长、厦大嘉庚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

  过去五年,在厦门市科协的指导下,市自动化学会牵头发起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学会联合体“厦门市信息科技与先进智造学会联合体”。在此基础上,坚持助力创新驱动,致力于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了嘉庚—普瑞特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智能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校企合作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打造产学研创新助力平台做出新贡献。

  今后,将继续通过跨学科的学会联合体平台,集约市级学会、高校、企业等资源,引导高端人才对接厦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学术会议的高端人才资源、智力成果和项目成果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将围绕市“海纳百川”人才工程开展工作

  ●柳辉(厦门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市医学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参加这次大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厦门市医学会是厦门市医疗卫生界最大的社会组织团体,成立于1952年。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的讲话高屋建瓴,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市医学会将贯彻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力争在党建工作、学术交流、承接职能、人才培训、健康科普等方面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将围绕市“海纳百川”人才工程,以做好学术交流与培训教育为抓手,打造一个覆盖厦门市,辐射福建省,连接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为厦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进一步发挥老专家的智力优势

  ●刘秀銮(厦门市老科协副会长)

  科技工作者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市老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群众组织,积极开展课题调研、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曾先后获评福建省和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

  下一阶段,市老科协工作要认真贯彻厦门市科协八大精神,履行“四服务”职责,坚持务实和创新,进一步发挥老专家的智力优势,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党支部作用,强化对老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二要聚焦厦门高质量发展,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厦门十大未来产业,组织老专家开展课题调研、献计献策,开展各种科技服务。三要围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积极参加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技下乡活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

  坚决落实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徐爱聪(厦门市科协党组书记、厦门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今后五年,厦门市各级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坚决落实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强化政治引领,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大力宣传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关怀,提升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强化团结引领,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科协组织,认同科协工作,参与科协活动,更好地履行科协“四服务”职责,为厦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贡献。

  持续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郁红萍(厦门科技馆馆长)

  作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厦门科技馆自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累计接待观众逾千万。2019年接待观众176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8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我馆坚守“打造国内最具活力的一流科技馆”的初心使命。10余年来,通过整合国内外优秀科普资源,打造科教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馆展教功能,累计10余万青少年参加我馆科教培训。

  我馆在立足本地科普服务的同时,深耕国内行业市场,已经向全国20余家科普场馆输出了原创的科普展览、教育课程等服务。在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鼓舞下,厦门科技馆将再接再厉,为持续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为富有活力创新平台

  ●林寿元(亿力吉奥公司科协办公室主任)

  参加市科协“八大”,深感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和紧迫。市科协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亿力吉奥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我们将传达学习本次大会精神,统筹部署、自我加压,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国产化发展战略。

  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方面,我们将持续创新,把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为富有活力的创新平台,有效地打通智力与资本、科技与经济的转化、转移通道。引导高端创新人才和资源向企业积聚,深入“泛在空间大数据”等课题的研究,丰富企业的基础性技术研究和原创性应用研发成果。推动标委会建设和标准创制成果,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强化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赋予时空智慧,为建设美丽厦门贡献一份力量!

  走出一条符合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陈海章(市信息协会会长)

  我们将以发展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己任,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通过以建设“创新型协会”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丰富服务新内涵,拓展服务新领域,创新服务新方式,强化服务新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新水平,服务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尤其是,继续通过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和两岸信息化论坛等平台,不断深化两岸交流,促进产业对接、项目合作,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厦门市信息协会在对台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凸显对台工作新优势,以核心业务的品牌化实现协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更好地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

  ●曾明花(厦门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主任)

  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换出精气神,换出凝聚力,更好地履行“四服务”的职责定位。在市科协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本中心工作的主要标准,努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积极探索为厦门市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新路子,不断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把市科协建成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新型家园。

  【链接】

  五年工作展望

  围绕创新创业创造,为推动厦门发展凝聚科技力量

  搭通道引智力促协作。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科协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融入厦门经济建设,在服务“三高”企业中体现作为。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水平,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提质增效;助力厦门“大招商”“招大商”,大力推动“招商引智”工作。

  主动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突出“十四五”规划、改革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保障等组织专题调研,提出“科协建议”;完善科协智库建设,围绕厦门市科技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招商引智、重点项目等提供科学评估、论证和决策咨询,贡献“科协智力”;发挥科协界政协委员作用,为委员履行职责、建言献策提供支持,发出“科协声音”。

  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打造强大“科普之翼”

  加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发挥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组织动员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服务行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科普,提高农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加大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品项目,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普报告进校园等活动的成效和影响;探索举办闽台港澳科学竞赛活动。实施“馆校结合基地校”项目,推动校内外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助力台湾科技工作者 在厦创新创业

  以“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建构大赛”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两岸科技社团、科技人员以及青少年的交流;努力拓展和深化两岸科技社团合作,探索组建海峡两岸科技社团联盟;积极推动在厦台湾科技人员加入当地科协及其所属学会,为在厦台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全面提升 学会创新发展能力

  强化“学会是科协工作主体”的意识。加强对学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业务活动、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优化学会结构,积极发展和吸收新兴、前沿学科领域以及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领域的学会组织;推动学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学会持续开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拓宽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渠道,提升学会服务经济社会的整体能力。

  本版图/市科协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