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打车软件,输入起始位置和目的地,市民林晶不到10秒钟就打到一辆网约车。便捷的打车软件,已成为林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
在林晶输入打车信息后,这些数据10毫秒内通过互联网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打车软件会将最优路径等信息反馈到她的手机上。与此同时,打车软件还会通知距她位置最近的司机去接她。
算力,即计算能力,是支撑智慧城市各项智能化、数字化应用的基础设施。它不仅为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今年来,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对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全市公共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616P(PetaFLOPS,即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预计年底可达1000P。
上班的路上,市民朱颖发现,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原来这里面,也有算力的参与。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安装着成千上万的传感器等设备,昼夜不停地采集着车辆、行人、天气等各种实时数据。算力能迅速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对车流量进行智能监控、预测未来的路况,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切换时间。
这一天,体检报告刚出来,市民吴晓文就在某软件上传结果,软件不仅能进行报告解读,还有病情评估和用药帮助。“AI+医疗”的神奇让吴晓文惊叹不已:“真是想不到,AI已经在需要极高精准度的领域大显身手。”
群众“想不到”的背后,是看不到的算力在支撑。在数字时代,不论是打车、问诊这样的日常小事,还是自动驾驶、火箭轨道计算这样的大工程,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算力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法宝”。
为了支持企业降低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推广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利用AI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9月底,厦门以“算力券”形式设立每年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智能算力补贴。政策出台后,全市公共智能算力规模已由年初176P增加到616P,增长2.5倍,年底预计可达1000P。
数据机房正在维护
“P”是评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市数据管理局数据经济处工作人员郭玲玲说,公共智能算力达到1000P,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算力规模。这意味着系统每秒能够处理1百亿亿次运算,能支持数千个科研团队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模拟实验,将传统需要几周、几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用时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在日常生活中,这一规模的算力还体现在城市的智慧系统中,可以实时优化交通调度、分析海量视频数据提升安防水平,或是处理医院庞大的医疗数据,为精准诊断提供即时支持等。
走进中国联通厦门智·云数据中心,一排排高大的机柜整齐排列,服务器指示灯交替闪烁,看不见的海量数据正自动分析、计算、传送。
今年来,厦门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多个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投入运营或在建,算力经济的发展迈出新步伐。目前,全市已建成数据中心机柜数近1.3万个,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数据中心共同构成厦门强大的数字底座。全国首个鲲鹏超算中心自2020年在厦门落户建成,为城市安上超级“智慧引擎”,能为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提供云端资源进行业务测试和国产化适配,累计服务超8250万核时。
图片来源:八闽通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算力作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郭玲玲说,今年来,厦门还新建六个算力数据中心。百度飞桨中心推出厦门首个500P以上AI推理算力中心,助力厦门软件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如果说算力是“处理大脑”,网络就是数据的传送通道。2023年,厦门获工信部授牌成为国家“千兆城市”,全市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医疗等5G典型应用。如今,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区,还是偏远的乡村角落,厦门人都能享受高速稳定的网络。
厦门联通与厦门银华机械有限公司联手打造5G+全连接智慧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强大的算力和高效的网络环境,厦门与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2022年9月,厦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上线后,就像为数据开辟了一条专属快速路,网络传输丢包率降低87.4%,时延降低22.5%,有助于支撑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出海发展。联通的厦门智·云数据中心更是通过连接香港的“将军澳”国际数据中心,将服务扩展至金砖国家,为厦门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算力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通过不断加强网络、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环境,不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树立典范,也为全球城市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宝贵经验。据了解,厦门仍持续在增强高质量数据集、智能算力供给上发力,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场景为牵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努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改革经验。
【记者观察】
厦门“算力经济” 破局有道
翁华鸿
算力改变世界,算力驱动发展转型。作为产业智能化变革的驱动力,算力正深度嵌入各行各业,加速推动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数据显示,计算力指数每增长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提升3.3‰和1.8‰。
近年来,厦门把握住数字化变革的历史机遇,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厦门市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2024年数字厦门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以不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吸引众多大数据企业落户厦门。
今年9月,厦门创新发放算力券,为企业提供算力建设和使用的支持。南财数据团队的一项分析显示,厦门和成都的算力券申领比例全国领先,最高可达50%,超过北京,体现出厦门在算力资源分配上的前瞻布局。
先人一步,抢占风口,“算力经济”正成为厦门“换道超车”的新路径。厦门积极布局“算力经济”,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除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外,厦门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算力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市数据管理局服务大厅中的智能机器助手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厦门着力打造“算力经济”生态圈,通过建设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园等,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此外,厦门还积极推动算力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提升“算力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厦门还积极参与“数字丝路”建设,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
在“算力经济”驱动下,厦门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相信厦门“算力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将推动构建新型生产要素配置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